首頁>數碼>

篇首語

2022確實是很適合入手顯示器的一年,持續高企幾年的面板價格一路下滑,非正常的加價顯示卡也逐步恢復正常甚至破發。加上 Intel 和 AMD 激烈競爭之下,牙膏被一腳踩爆,玩家們總算能以合理的價格提升自己機器的性能了。

4000價位放在去年,只能選擇一些入門級的 4K120/144Hz 顯示器,而在今年已經可以買到 4K+144/160+ MiniLED 分區背光 + Display HDR1000 的產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KTC M27P20 的升級版——M27P20Pro。4K160Hz+576分區 MiniLED 背光,SONY M9 同款的友達7.0 面板,採用 Fast IPS 降低響應時間。幾百元價差升級新面板是否划算?希望本文的測試可以給大家選購 4K 高刷起到一定的參考。

開箱與設計

外觀方面 M27P20Pro 和 M27P20 一致,採用四邊窄邊框霧面屏幕,純黑主色調設計在點亮屏幕之前稍顯普通。

支架部分支持90度旋轉、升降,底座部分支持左右20度旋轉,新的方形底座相對也比較節省空間。

支架下方留有走線孔方便理線,線孔槽顏色採用了比較萌的粉紅色,讓人有點想起小破站的主題色。假如把現有的外觀配色推倒重來,出一個小電視造型的 B 站電競顯示器,是不是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打開方式?

作為 4K160Hz 顯示器,M27P20 Pro 接口方面還是比較齊全的,提供了1* USB Type-C(支持 90W USB PD, 4K160Hz)、1*DP 1.4(4K160Hz,DSC)、2*HDMI2.1。理論上可以連接4臺設備,即使是筆記本 + 臺式機 + PS5 + XSX 這種極限搭配,接口數量也是足夠用的。另外還提供了 USB 上線接口和兩個 USB3.0 接口, 支持 KVM 模式方便多設備切換。

配件方面依舊採用了獨立紙盒包裝,標配提供了1根 USB Type-C to Type-C,1根 DP 和 1根 HDMI Cable。電源部分依舊採用 DC 電源,輸出為 24V10A(240W)。

控制方面是我比較喜歡的五維搖桿,操作和調節都比較方便,盲按精確度也會更高。

作為電競顯示器,LED 燈帶自然也沒有缺席,模式方面支持單色和多彩循環呼吸模式。燈條亮度相對來說比獨立的彩燈燈帶要低,後續如果有全新模具建議可以加強燈光的差異化設計,比如作為背景氛圍燈等。

雖然外型未變,但是屏幕方面 M27P20Pro 升級了友達的7.0面板,這塊 4K160Hz IPS 面板也用在今年的很多高端電競顯示器上(比如索尼的 M8)。相比之前的老款面板,換用了高壓快速響應液晶(Fast IPS),在響應時間方面提升非常明顯。

搭配 576分區 MiniLED 量子點背光,色域方面覆蓋標稱覆蓋98%的 DCI-P3 色域,以及100%的 AdobeRGB 和100%的 sRGB 色域,同時出廠經過逐片校準,標稱平均ΔE≤2.0。

實測數據——不錯的響應時間

這次升級的友達7.0面板,最大的提升就是 G2G 響應時間,KTC 官方標稱 G2G 3ms。採用 K 實驗室嚴苛的 G2G 測試標準,實測關閉過驅動條件下,平均響應時間3.94ms、最小響應時間1.84ms、最大響應時間7.08ms。

系統 OSD 內提供了3檔過驅動設定,實測「低」模式下,平均響應時間2.89ms、最小響應時間1.84ms、最大響應時間2.89ms,輕度的 Over Shot 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響應時間與 Over Shot 非常均衡,推薦玩家使用該模式。

「中」模式下,平均響應時間2.68ms、最小響應時間1.70ms、最大響應時間4.70ms,存在一定的 Over Shot。遊戲中可能存在輕度的鬼影現象,如果對車槍球遊戲響應時間較高,在鬼影感不明顯的條件下可以使用該模式。「高」模式下,平均響應時間2.72ms、最小響應時間1.27ms、最大響應時間4.84ms,Over Shot 較為嚴重,不太推薦使用。

從測試結果來看,這塊7.0面板的響應時間確實很不錯,如果以某些廠家的標準,甚至可能會把這塊面板標註為 G2G 2ms。在關閉 OD 和 OD 「低」模式下,這塊面板的 G2G 響應時間在 4K 120/144/160Hz 當中屬於相當不錯的水平,即使是車槍球遊戲也能夠很好的勝任。

作為對比可以參考之前測試的老款 4K144Hz 屏幕,友達7.0面板的 G2G 響應時間只有前者(關閉 OD 6.09ms,開啟 OD 3.98ms)的大約65%~73%,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先前測試的 4K 144Hz IPS 屏 G2G 響應時間數據

色域部分。實測標準模式下,M27P20Pro 覆蓋了100% sRGB、99%AdobeRGB 以及96%的 DCI-P3 色域,基本和官方標稱數據一致。

光度曲線部分實測為2.3,相比標準的2.2曲線略微偏低,色溫部分維持在9200K~9300K左右,高低灰階的色溫一致性還是不錯的。

默認 SDR 模式下,測得的默認對比度如下圖,可以看出亮度和對比度方面都有明顯的限縮,懷疑可能是這塊面板專為 HDR 定製,在 SDR 模式下不得不降低了對比度來保證光度曲線。

將 OSD 內的對比度調至最高,對比度和最大亮度都有提升,光度曲線也變的也變的有些類似 HLG,看起來7.0面板應該是為 HDR 設計的。

色溫部分 OSD 內提供了冷、暖、正常三種模式,實測冷模式白點12500K,暖模式白點7700K,正常模式下白點9200K。色準部分,原生模式下平均ΔE僅0.54,最小ΔE 0.14、最大ΔE1.66。sRGB 模式下平均 ΔE 0.82,最小ΔE 0.07、最大ΔE 7.24,P3 模式下平均 ΔE 1.08,最小ΔE 0.24、最大ΔE 4.21。三個模式下平均色準都<1.0,雖然是遊戲顯示器,日常修圖、剪輯視頻相信也都沒問題。

▼原生模式

▼sRGB 模式

▼DCI-P3 模式

不過由於採用了分區背光,9點均一性的表現一般,相比專業顯示器還是有一定差距。不過用來打遊戲,這種亮度差異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MiniLED 與局域控光

傳統的液晶顯示器,由於背光部分的亮度是整體控制的(Global Dimming),對於高對比度的畫面,所能呈現的動態範圍有限。由於液晶面板的黑畫面其實也有不低的亮度,雖然燈牌區域可以正常顯示,但是周邊的黑色卻顯示為一片灰濛濛。

▼整體控光(上) VS 區域控光(下),可以看到整體控光整個天空不是純粹的黑色,而是一片灰色。開啟區域控光後,顯示器的動態範圍大幅提升,整個天空是純淨的黑色。

區域控光技術是將背光劃分為多個區塊,每個區塊的亮度獨立調節。當顯示畫面時,根據畫面的明暗不同的區塊可以設定在不同的亮度,亮的區域可以維持高亮度,暗的區域則可以真正的暗下來,對比度從 SDR 的數千比一提升至 HDR 的百萬比一。

不過傳統分區背光技術由於燈珠數量的限制,往往分區數較少,一般只能實現幾十到一百多分區。分區數量少,調光的精度不足,顯示效果的提升就不太明顯。Mini-LED 相比傳統 LED 尺寸更小,可以實現更多的分區數量,提供更精細的光控。同時 Mini-LED 更小的尺寸,也讓 LED Chip 與面板之間的間距更小,不同背光分區之間的串擾/光暈也更小。

▼Global Diming VS Local Dimming VS Local Dimming with Mini-LED

▼Mini-LED 背光,更小的間距帶來更多的分區數,分區間串擾/光暈效應也更小

分區背光部分,M27P20Pro 採用了2304顆 Mini-LED 燈珠,分區數為576。實際測試分區模式為32X18,即每個分區4顆燈珠(2X2),每120X120個像素對應1個獨立分區。

對比不同的畫面,開啟分區背光後,面板的動態範圍提升還是相當明顯的。尤其是在明暗差異明顯的場景下,開啟分區背光時黑色部分更純淨,1000nits 的峰值亮度也可以更好的展現畫面中的亮部區域。

當然如果畫面本身整體亮度比較高,亦或是動態範圍較小,開啟分區背光和關閉分區背光的差異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當然想要更好的體驗分區背光的效果,好的 HDR 片源以及支持 HDR 的遊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部分超出本文的範圍就不再展開了。

▼左分區背光關閉,右分區背光打開

OSD 內提供了2個檔位的局域控光設定,分別是「中」和「高」,開啟後 SDR 模式下黑白格畫面下測得對比度5370。

開啟 HDR 後,可以正常抓取 HDR 信息,對應 Tier 為 DisplayHDR1000。峰值亮度1015nits,最小亮度0.17nits,全局平均亮度658nits。實測 DisplayHDR 測試畫面下,最大白亮度892.9nits,最小黑畫面亮度0.1nits,對比度8929。

結語

作為 M27P20 的升級版,幾百元的價差(官方標價差300)的條件下,雖然 M27P20 Pro 沒有更新模具和設計。但是全新的友達7.0面板,G2G 響應時間表現還是非常好的,一改以往 4K 高刷 G2G 緩慢的問題。即使不開啟過驅動,3.94ms 的平均 G2G 時間,對於 FPS 遊戲也沒有問題。開啟過驅動後, 3ms 以內(2.89ms)的 G2G 響應時間,畫面的流暢度相比友達老款 144Hz 屏幕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大約65%~73%)。

8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Dirac的新“空間”房間校正技術將徹底改變音頻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