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電子支付的盛行,不少人出門是一部手機走天下。手機裡有電子身份證,用手機nfc功能複製門禁卡,手機綁卡還能快速支付,辦理電子地鐵卡後用手機掃碼過地鐵也很方便……可以說,出門額外帶現金的人變得很少。用現金支付,不光付錢找零浪費時間,保存不好還有可能被偷或者丟失。
然而如今卻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有人又開始重新使用現金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不嫌麻煩?有內行人給出答案。
1、控制提前消費
在用電子支付的時候,通過支付寶付款,若是餘額不夠,可以很方便地用“花唄”去支付,這便是助長了超前消費。而若採用現金支付的方式,看上件80塊錢的衣服,手中只有70塊錢,要麼扭頭不買,要麼跟店家討價還價一番拿下,是基本不會再借花唄的。
2、資金安全性
在消費時,不管是現金支付還是電子支付,都是有可能有資金風險的。不同的是,現金如果丟了,只會丟放在那兒的那麼多。而若是電子支付時有些隱患操作,就比如連了公共wifi去支付,比如點了不明的按鈕,比如網購退貨後接了一些“客服”電話,比如不小心洩露了驗證碼……這時如果錢丟失,有可能丟的是整的賬號裡的所有錢。
3、和老人、機構打交道
在和一些老人打交道時,由於該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沒法掃碼,只能通過現金形式進行。就比如當房東是老人時,便有可能需要藉助現金來支付房租了。
另外,在一些機構辦具體某些事務時,也有可能只能採用現金。就比如之前在圖書館辦借書證,帶的現金不夠,對方又要求只能用現金。在去找其餘來看書的人問有沒有現金時,由於涉及資金,對方又一臉警惕。因而,在一些情況下,適當隨身帶些現金也是很有必要的。
4、買單、摩擦、手機有意外情況
當下有時候會有一些聚餐或者相親的情況,兩人或幾人的關係不見得親近,但由於有面子文化,由於有臉皮厚薄的差異,有時候一個人可能不得不買單。萬一對方使壞點的都是貴的東西,買單時一刷卡可能會刷爆。但若帶的是現金,則可以較好地應對這種情況,少做冤大頭。
還有人表示,平日裡身上會帶著500~1000元的現金,如果出現一些和人的小摩擦,比如車輛小剮蹭,比如寵物咬傷對方需要賠疫苗費,這時帶一些現金有助於迅速解決問題,了結後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訛詐。
另外,之前大洪水時,有人出現了手機沒電沒法付款買東西的情況。為避免類似的手機進水、沒電、丟失等的意外,帶一些現金可以應急。
開源節流
當下經濟下行,在一些人看來,其餘的好處都是錦上添花,而現金支付能夠讓人在花錢時更有“錢從手中流失”的真切感,可助力減少不必要和超前的支出,增加存款數,這才是改用現金比較核心的原因。
不過,一味只知道藉助現金節流是不夠的,開源也很重要。可從努力工作、發展第二職業等方面試圖提高工作收入。另外,在存款的積累過程中,通過存款和理財努力提高被動收入也很有必要。
就如為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將多數資金存在銀行存款中保本,對不缺定閒置期限的資金才用儲蓄國債和餘額寶打理,若想試圖增值,一些R2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者純債基金也可以嘗試。若想穩穩增值,也可以藉助一些外貿經濟平臺的代銷,10萬元每月可得1000元商品利潤,安全無風險。
總之,現金支付有很多好處,在一些人眼中,這些好處是可以彌補其不便帶來的麻煩的。事實上,有時候僅靠電子支付確實不太穩妥,適當隨身攜帶一些現金用以支付也是很有必要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