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是,在全面轉向M系芯片,生態切換成ARM架構之後,蘋果電腦再次成為了一種現象級別的數碼產品。在此之前,你很難想象,一臺筆電能在拔掉電源的情況下,辦公能堅持十幾個小時,而且性能幾乎沒有折損。哪怕軟件兼容性還不夠完美,搭載M系芯片的Macbook也成功地抓住了商務人士的要求。
根據IDC今年Q3的市場調查報告,儘管PC整體出貨量下滑了15%,但蘋果是唯一一個逆勢增長的電腦品牌。其市場份額從去年的8.2%上升至13.5%,同比增長了40.2%。由此可見,蘋果電腦轉向ARM架構的策略,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有些人卻唱起了反調。他們認為,Windows才是實用主義者的選擇,能滿足用戶對電腦所有的幻想。而那些買蘋果電腦的人,只是虛榮心作祟,純粹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品味。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理由很真實。
說實話,大多數人都對蘋果電腦缺乏認知,而且也沒有鑽研的機會。畢竟Windows在國內市場是絕對的主流,不管是公司、網吧、家庭裡的電腦,基本都搭載Windows系統。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Windows系統,對它的操作邏輯爛熟於心,很難再學習另一套完全相反的操作邏輯。說實話,我第一次用蘋果電腦的時候,也差點被“訪達”勸退。
至於蘋果電腦,其實它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蘋果電腦的優勢集中在影音創作領域,甚至專門為此開發了強大的創作工具。比如後期剪輯有FCPX,特效有motion、音頻編輯有logic Pro。不僅如此,第三方APP也非常給力,比如Downie這種下載視頻的神器,我在Windows上根本找不到“完美”的替代品。不過,蘋果電腦的遊戲生態著實是個短板。
比如,Steam庫裡我買過的大多數遊戲,在macOS上都是灰色的,這一點對男生來說簡直不能忍。而且蘋果電腦常年來市場份額低迷,軟件兼容性不好,小眾軟件找不到,許多理工科的專業軟件也不支持。這就導致很多人慕名買了MacBook後,過了幾天就找人刷成Windows系統。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花了翻倍的價格,給電腦貼了個蘋果的logo,聽起來非常諷刺。
有句話形容得很貼切:macOS在創作領域方面有巨大的優勢,但是需要用電腦來創作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但偏偏這些人又在網絡上擁有較高的聲量。精緻、冷門、還“話多”,這矛盾的局面,就導致蘋果電腦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一個“華而不實”的形象。
真正需要用到macOS,並且能發揮它的生產力的人,只佔極小數,這就是蘋果電腦尷尬的處境。當然,如果蘋果能推動ARM生態成熟,下大力氣完善Mac在理工科軟件、遊戲領域的短板,情況就會慢慢扭轉。只是這一天,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