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將擁有18年曆史“消費者業務”更名,任正非這次意欲何為?
餘承東於前段時間在華為的商務辦公室產品發佈會上,宣佈華為的“用戶服務”正式改名為華為的“移動終端”,並開始向商業領域邁進。
華為曾經是華為收入最高的部門,而華為則是在2003開始的。那時候,華為還只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主要是銷售給手機的經銷商。因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很小,所以幾乎被出售。餘承東在2012接手華為的個人客戶服務後,華為重新制定了面向消費市場的戰略:從低價位的貼牌移動電話轉向中、中、高檔,並且大力宣傳華為的自有品牌。
華為在2013開始了從B2B到B2B、B2C、B2C的轉型,這一轉型使得華為的個人客戶服務迅速發展。
華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餘承東在2016年曾大言不慚地說:“三年內,華為將超越蘋果,5年內超越三星,佔據世界25%的市場。”華為的個人市場在2018年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在銷量上超越了Apple,躍居世界第2;今年上半年,華為的銷售業績已經超過三星,距離成為三星已經很近了。不過,由於美國政府的一項禁止,華為依靠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遭到了嚴重的衝擊,任正非在2020年度報告中承認:“不斷的對華為的經濟構成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對移動設備的影響。”
華為公佈的2020年業績報告中,今年的消費市場營收達2434億,較上年同期下降49.6%,幾乎“腰斬”。這是華為個人客戶服務市場近幾年的第一次下降。華為的整體銷量在這一事件中也下降了28.6%,終止了18年來一直在持續的積極發展。
而華為也很快從世界上的智能手機銷量中掉了出來。
事實上,在華為宣佈用戶服務改組之前,三月份公佈的商業結構中,就把原本的用戶BG叫做“終端BG”。許多人對任正非把“消費”改成“終端業務”感到不解。
首先,改名後的BG,華為將其界定為:一個以終端用戶和生態合作伙伴為目標的經營機構,對經營成果、風險、市場競爭力和顧客滿意負責任。
這一點很好解釋,華為的客戶,已經不僅僅是客戶了。餘承東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未來的移動終端,主要依靠的是軟體和軟體,而華為的終端,則是將從普通的消費者,延伸到政府和公司。換句話說,以前的消費品仍然集中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服務,而商業商品集中在為政府部門和商業用戶提供服務。
其次,由於受到國際經濟的限制,華為的產品供給受到限制,但是華為從未放棄在終端市場上的突破。在這一年中,華為的新品發佈會越來越少,但是各種新品的新品發佈會也越來越多。進入商業市場,這也是任正非在華為的個人客戶市場上尋找的一條道路。
如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改變,而用常規的辦公設備和方法,明顯地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
而華為,則擁有全面的硬件和全面的連接技術,以及華為的個性化和數據安全性,足以滿足企業和企業對終端設備的多種管理要求,同時也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
自去年起,華為便在終端領域展開了商業領域的探索,其首創的智能屏、打印機等產品得到了商業領域的廣泛認同。這次華為推出了筆電,臺式機,平板電腦,顯示器和穿戴裝置。
不管是華為的消費電子商務,抑或是華為的手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華為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