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的是價效比機型大爆發的一年,以往入門價位機型雖效能已達可用水準,但在功能配置上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而在2020年這些機型除了解決了一些配置上的硬傷,比如非全色域螢幕,甚至不少機型還實現了全功能Type-C,更強的續航等超越價位的配置,四千價位機型的戰場也前所未有的焦灼,現在要在這個價位段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就在即將跨入2021年之際,ThinkBook也攜帶脫胎換骨的ThinkBook 14/15銳龍版入局,在這個主打價效比的價位段,單一個全功能Type-C口 X2 的設定也算又一技傍身了,但顯然它並不滿足於此。超級均衡的功能配置讓它可能成為2020年底的又一款火爆機型,甚至威脅同門其它機型,這次剛好趁雙11拿到了其中ThinkBook 14,寫個分享供大家後期選購參考。
ThinkBook 14銳龍版2021款優缺點
優點:
1.配置、效能釋放無短板
2.更完整的商務辦公功能設定(物理隱藏攝像頭、指紋識別、180°開合螢幕,全功能Type-C口x2,四合一讀卡器、wifi6、一年上門售後)
3.擴充套件性強(可擴充套件記憶體,M.2 2280硬碟位x1)
4.銳龍版超超超強的續航
缺點:
“隨緣性現貨”
外觀與功能:完美的辦公本聯想系輕薄本有一個問題,特別是在入門價位段機型,會採用家族化的套娃設計,不看底部的產品標籤你是分不清具體型號的。之前ThinkBook入門機型是在A面加上品牌名來做區分,說真的也不是很明顯,而到了ThinkBook 14/15銳龍版2021款,則在A面上增加了撞色設計來加強識別度,算是有一定效果。
整機外觀依舊是那個熟悉的設定,A、C、D三面金屬,楔形機體,沿用成熟設計方案一方面是經過市場檢驗,另外一方面也有助於控制成本,畢竟者價位很難在外觀上給你搞出花來。
14英寸版本重量大致1.4kg,厚度17.9mm,這個尺寸控制在目前同類機型裡面算正常,不過也談不上亮點。當然整機沒有做太過輕薄的好處之一就是穩固程度比較好,不至於稍微用力就會機體形變,會有一定的耐衝擊性能。
也算是可以在小新、yoga、揚天、IdeaPad等一眾機型裡面區分出這臺是“ThinkBook”了。
而面對自家更高階的“ThinkPad”產品,除了小紅點以外,在一些商務辦公的功能體驗的追求上都有類似的訴求。
比如可手動切換的隱藏式攝像頭開關,還有指紋識別這些都是保留項。另外“F9”案件上增加了可24小時喚醒線上服務的功能設定。
開頭說了,IO部分這臺機子很誇張的除了擁有兩個Type-C口以外,這兩個Type-C口還都是全功能口,就是兩個介面都可以實現充電、外接顯示器訊號輸出跟資料傳輸功能,在這價位甚至更高價位的PC本都是很少見的。
此外還有一個支援標準SD卡大小的四合一讀卡插槽,現在越來越多的輕薄本要麼取消,要麼改為TF卡插槽,相較而言還是這種標準SD卡大小的適應性最好。
RJ45網路口還有HDMI口也都有保留,而USB-A口也保留了兩個。雖然不支援雷電,但這樣的擴充套件介面設定也可以算滿分了。
180°螢幕開合自然是保留項,當然如果可以結合觸控式螢幕的話會更好用,不過這個要更高階機型才會適配了。
官方配置的65W Type-C充電器,本身已經足夠小巧。小遺憾大概就是沒有設計成摺疊插頭,可能是考慮易損性,當然也可能是為了讓你買官方配件。另外當線材接頭端接上筆記本後會有一個確認感,這種反饋感確實比第三方的做得好。機子支援PD充電帶來的便利性就不用說了,甚至出門忘了帶充電器也沒事。
出門不怕忘了帶充電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超誇張的續航。受益60Wh大容量電池跟7nm移動版銳龍優秀的功耗表現, ThinkBook14使用智慧模式+50%螢幕亮度情況下,PCMARK10現代辦公測試下都可以跑到十五個半小時的續航,出門跑業務或者下班回家加班,都可以告別續航焦慮。
ThinkBook 1415的無線網絡卡模組也升級到了支援WIFI6,理想條件下都可以跑到HDD或者你路由器的頻寬速度極限,在功能配置上真是不留一絲遺憾。
效能表現:不只是夠用而已我手上這臺 ThinkBook14的配置是銳龍5 4600U+16G DDR4 3200記憶體+512G SSD的組合,這個配置也算是四千價位筆記本首推配置。如果你不滿足的話,還有更高階的銳龍7 4800U的版本。
差不多就在半年前我測試過類似配置的小新Air14,當然就被銳龍平臺的表現所折服,而半年後再次測試這套基本一致的配置,在部分跑分專案及應用測試,表現甚至都更強了,當然這跟系統及軟體版本更新都可能有關係,要不按道理來說小新Air14的效能釋放設定還要高於這檯筆記本。
日常辦公的話,其實Zen2移動版銳龍5、銳龍7都綽綽有餘,甚至你儲存配置達標的話用於內容創作等應用也是沒問題的。目前其實我更期待更入門版本的銳龍3 4300U有怎樣的表現,畢竟這個可以進一步壓低整機的成本。
娛樂大師2020的分數測試供參考
我手上這臺 ThinkBook 14 上的 SSD 配置的是不多見的三星PM991 SSD,測試速度弱於像PM981A這型別號,但實際應用上基本是沒區別,相交而言我更建議關心下不同配置容量的差價。
生產力應用專案其實測試了blenderbenchmark跟Pr、Lr專案,在Pr專案裡面比半年前快了30秒,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Pr版本升級了,可能在效能優化上支援更好。
螢幕表現:FHD全色域屏手上這臺ThinkBook 14螢幕面板是來自友達的AUO683D,小新Air14也有從採用這塊螢幕面板。
今年基本四千左右價位的機型都可以配置全色域螢幕了,ThinkBook 14自然也是。螢幕總體表現算不失分,100% sRGB色域覆蓋,高屏佔比,DC背光低亮度不閃這些都有做到。螢幕的最高亮度算夠用,實際測試色準什麼控制也都不錯,可惜的地方就是在純白色背景下顯示畫面的通透跟清晰感有所缺失。
預設色準就控制得不錯,螢幕基本就是亮度均勻度一般,其它都OK。
要求不是特別高的話,這塊螢幕基本可以做到到手即用。
遊戲娛樂:LOL最高畫質122幀雖然這臺機子沒有采用類似LPDDR4X4266這樣的高頻記憶體來獲得對核顯頻寬的增益,但實際表現差距並不大。跟之前的平常結果一樣,就是如果你是用於玩一些競技型網遊的話,這臺機子的效能表現是完全可以滿足你的。
下面對比的成績包含採用搭配LPDDR4X4266的銳龍7 4800U,跟配置一樣的小新Air14,相對小新理論效能有一定的提升,這個估計跟官方驅動升級有關,畢竟這半年AMD推出了不少雞血驅動,果真是戰未來。
實際遊戲我這邊測試了下Dota2跟LOL,在1080P最高畫質的情況下,前者可以達到46幀,後者甚至達到了122幀,都滿足了高畫質跟流暢的要求。
CS:GO我也測試了下,但因為目前的版本無法記錄平均幀所以沒有具體數字,但基本也是達到了最高畫質跟60+的流暢表現。
絕地求生大逃殺效能要求較高,不過1080P最低畫質情況下,平均幀也達到了36,就是滿足了最低速度要求。
另外這臺機子自帶的螢幕居然還支援FreeSync防撕裂技術。
核顯的視訊解碼支援情況,基本不用擔心,8K內容也沒問題。
可擴充套件性:好評!除了雙全功能Type-C以外, ThinkBook 14另外一個特別值得好評的就是它可擴充套件性的設定。以往這類13、14寸低壓輕薄本因為考慮機體輕薄化設定,會採用整合度更高的板載記憶體,甚至板載SSD,因此可替換記憶體插槽基本取消,而M.2插槽口可能也只有一個。 ThinkBook14在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雖然也是有板載記憶體,但保留了一個可升級的記憶體插槽,這樣至少保證你未來還可以升級到24GB的大容量。M.2插槽有兩個,都支援2280的規格長度,機子出廠自帶的SSD則是2242的,也避免出現那種給你剩下一個2242長度插槽,未來實際選擇面並不多的情況。
聯想系機子比較好的就是哪怕入門機型也有做完整的遮蔽跟防塵設計,ThinkBook 14當然也是如此。
經典的FN+Q效能切換模式自然還是保留,“野獸”“智慧”“ECO”模式下CPU整體功耗限制分別是25W、15W跟10W,這也為前面良好的效能表現提供了基礎。
“俗擱大碗”過一兩個月即將跨入2021年, ThinkBook 14 可以提前將2021年真香本的要求再次拔高。
在以往定位偏入門級的四千價位筆記本產品上,近兩三年經歷了效能升級達到主流水準(Zen、Zen+)和填充短板(全色域屏)之後,再次迎來了產品功能規格上的升級,在日常使用或者辦公場景下,這樣的筆記本可以滿足甚至超過你的絕大部分需求,而更高階的產品,基本就剩下外觀設計與更發燒的效能(遊戲效能跟更專業的顯示屏)來形成最終的定價差異。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俗擱大碗”(閩南語:便宜又大份量)的設定受到市場的認可,今年不少銳龍本最大的問題就是缺貨,未來除了希望AMD解決供貨問題以外,也更加期待在2021年帶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