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英特爾平臺的筆記本處理器近幾年發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快,反倒是AMD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基礎架構還是核心執行緒數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英特爾移動版處理器經歷8代那一撥集體加核後,沉寂了一段時間,今年估計是在AMD的壓迫之下才勉為其難再加一次核。
【1】產生差距的原因
筆記本CPU可以做到紙面引數直逼桌上型電腦CPU,甚至更“美好”,但實際表現往往慘不忍睹。原因主要是以下四點:
(1)核心執行緒相對較少;
(2)執行頻率相對較低;
(3)TDP、散熱空間限制了效能的發揮;
(4)廠商調校保守與激程序度不同。
【2】筆記本i5和桌上型電腦i5差異巨大
最近剛上市的6核12執行緒i5-10500H(筆記本)處理器被各路媒體“吹爆”,甚至還給它搞了個“小i7”的名頭,為啥這麼叫呢?因為i7-10750H之類的常規高定位筆記本處理器也是相同的6核12執行緒,無非頻率比i5-10500H稍高點,反過來看,i5-10500H就是給i7略微降低點頻率得到的產物,那真的和i7差距不大。
▲ 由此表你可以輕易對比看出,如果i5-10500H沒有出現,那其他所有的i5(包括前幾代)連臺式機最基礎的i3-10100/10100F都根本打不過,全核睿頻理論值都和桌上型電腦i3存在差距,更別提TDP牆限制下的實際表現了。
從理論資料看,新出的i5-10500H和桌上型電腦i5-10400非常接近,甚至單核睿頻還要更高一點,能夠達到4.50GHz,實際情況呢?只要主機板不是垃圾中的戰鬥機,桌上型電腦i5-10400全核睿頻可以在高負載狀態下長期穩定執行在3.80GHz~4.00GHz,筆記本的i5-10500H基本在3.10GHz~3.50GHz之間徘徊,設計越糟糕、調校越差的機型那頻率表現也越悲催(筆記本廠商一般很少有破TDP限制的騷操作)。
不過也不必悲觀,只要你不是無聊地跑壓力測試軟體或買來就是為了搞高負載渲染,日常使用表現還是要比測試結果稍好一些,至少不可能無時無刻都處於高壓下的降頻狀態。
【3】廠商調校造成差異大
一定要記住,買筆記本單純看處理器理論引數其實意義真的不大,尤其是那些搭載低電壓CPU的產品。
低電壓CPU的TDP功耗牆設定實在是太低了,一般只有15W,但英特爾和AMD都會給出一個可供廠商參考調節的範圍:
▲ 以i7-10710U為例,該處理器預設TDP為15W,可以保障CPU按照1.10GHz(基準主頻)~4.70GHz(單核最高睿頻)的區間頻率浮動執行,廠商也可以根據它們機子的模具的設計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將TDP調高至25W從而釋放更多效能或進一步調低TDP至12.5W,從而犧牲更多效能去滿足更小空間(更輕薄)狀態下對續航、散熱限制的要求。45W的i5-10500H或其他同類型H系列處理器支援廠商調節TDP下探至35W(從而降低效能保障散熱)。
所以,你瞎選的機子如果廠商的產品模具設計非常保守,真的按部就班以15W或更低界限設定,那你的i7處理器實際上降頻成狗,可能還不如人家i5厲害。
你不要看現階段市面上大家都在推薦配置相似的英特爾EVO平臺輕薄本,其實基於相似配置的不同廠商機型之間實際表現區分度很明顯,此時廠商也會盡可能要求媒體評測員減少跑分環節,將更多的重心轉移到對EVO平臺本身的特性介紹或產品外觀等方面。
【4】筆記本i9和桌上型電腦i7差異巨大
▲ 天天告誡大家TDP標註為65W的i7-10700/10700F的實際滿載功耗(火力全開狀態)在150W以上,需要搭配合適的大體積散熱器。
筆記本道理完全相同,但筆記本不可能讓你火力全開的呀!你筆記本里面塞個四熱管、六熱管風冷?不得傻大黑粗成啥樣?像i7-10875H居然還敢標45W(還可以下探至35W),說明它的全核加速頻率肯定非常低。筆記本i9(仍然是8核16執行緒設計)同樣非常糟糕,和筆記本i7一樣它也只敢在單核最大睿頻引數上做文章,搞得和i9-10900K一樣都是5.30GHz,實際效能和桌上型電腦的i7-10700都差了十萬八千里。
歸根到底,英特爾14nm+++製造工藝潛質挖掘殆盡,已經不符合筆記本未來高效能走向,可能還是要看以後10nm+工藝的Tigerlake-H系列處理器的表現。桌上型電腦散熱空間大、主機板供電設計空間也更寬裕,所以製造工藝落後一點也無妨。
【5】最後
近期經常有網友質疑i5-10400能否打大型遊戲,我想說,如果i5-10400都不行,那9成以上的遊戲筆記本的處理器只會更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