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4在2019年9月推出後,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直到最近蘋果更新電腦產品線,首度支援了USB 4介面,讓USB 4再次登上熱門。USB 4到底是什麼?相比之前的USB2.0和USB3.0等又帶來了哪些優勢?一起往下看…
一、USB介面的發展歷程
首先我們以最快速度梳理一下USB的發展歷程,直接看下錶即可。
→ USB介面和HDMI介面一樣,發展至今,根據不同的使用物件,其介面版本也是五花八門,橫跨2.0到3.2各種版本。
但是到了USB 4,則完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二、USB4 的【嫁接式】誕生記
前身:說到USB 4,自然必須得說一下英特爾和蘋果合作推出的雷電協議,整合了DisplayPort協議和PCI-Express協議,推出了雷電1和雷電2介面,但都是市場反響不大。
擴大:雖然都是龍頭企業,USB作為通用介面之一,英特爾和蘋果的影響力還是有限。所以到了雷電3,英特爾選擇將協議交給了USB-IF協會,2019年USB 3.2在自己基礎上整合了雷電3協議,但是依然使用USB3.2的名稱。
確立:因為相比USB 3.2,下一代傳輸速度翻倍到了40Gbps,於是順利成章,直接升級為USB4,成為了全球通用的介面協議。
→ 可以說,USB 4算是嫁接而來,既有雷電介面的優勢,又搭上了USB原本的優勢,所以它也有單通道和雙通道模式,支援搭載USB PD快充協議。
三、USB4 的頻寬分配
這一部分比較關鍵,USB 4最多分配22Gbps的貸款用於資料傳輸,最少18G的頻寬用於支援顯示。
可以連線解析度5120x2880(5k),重新整理率60Hz,色深30bit的顯示器,剩下18Gbps的頻寬用於傳輸資料。
可以連線兩個解析度4096x2160(4k),重新整理率60Hz,色深30bit的影片,剩下8Gbps的頻寬用於傳輸資料。
四、USB4 的構成元件
主要構成元件有三個路由器(Router)、介面卡(Adapter)以及TMU(Time Management Unit,時間管理單元)。
路由器:將隧道協議轉換成USB4封包傳送,並透過TMU來作時間同步。主要由USB Host內建的Connection Manager 來偵測及管理。
介面卡:主要功能為路由器與外部元件溝通的媒介,進行協定轉換。
TMU:使用分散式時間管理單元(TMU),在路由器間做時間同步。
五、USB 4聯結器和線纜
USB 4只採用USB Type-C聯結器。為什麼還是Type-C介面呢,原因在誕生記裡也說過,它不僅支援正反插,還支援資料傳輸、影片輸出,更有PD快充,透過USB PD標準,輸出功率最高可達100W (20V/5A)。
USB 4線纜分為主動式線纜和被動式線纜:
接大尺寸螢幕,或是VR應用需要較長的線纜,可選擇主動式線纜;
被動線纜,可支援的被動線纜長度由USB 3.2 Gen2的1公尺,降為USB 4 Gen3的0.8公尺。
六、USB4 的應用
(1)USB4如果只傳輸USB 3.2資料,佔用20Gbps頻寬。如果接支援USB 3.2 Gen 2x2的行動硬碟,速度明顯會比我們過去用的USB 3.0快很多。
(2)USB4可以輸出高畫質影片和資料,比如可以接雙4k 60Hz顯示器或單個5k 60Hz顯示器,還因為支援PCIe協議,可以外接顯示卡、固態硬碟,擴充套件塢等。
(3)USB4高速通道如果只傳輸影片,可以佔用80Gbps的頻寬,支援到DP 2.0。可以進行8k 60Hz解析度,30bit顏色深度的高畫質顯示。
(4)USB4支援USB PD快充,最高可以達到100W功率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