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有手機和網路,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電視。如果你家擁有它,可能門檻都被“踏破”了吧?畢竟電視機在七/八十年代可是“四大件”之一,為了防塵又美觀,媽媽們喜歡用蕾絲邊布套包裹起來。每每放學後都會迫不及待開啟電視看一看,還不能看久了,因為電視機的“後腦勺”會出賣你,爸媽回來總要摸一摸,如果是熱的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那時候大家接收的還是地面模擬電視,離了天線不行,而訊號不好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和我的祖國》裡演繹的那樣,讓一個小夥伴拿手抓著天線以便搜尋無線訊號呢?雖然當年電視節目少,但大夥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圖為《我和我的祖國》單元中的《奪冠》劇照
當然,當年的老式無線模擬電視也不像現在動輒4K的數字電視,除了體積大又笨重,畫質也很“辣眼睛”。
很多人對模擬電視機並不瞭解,但說到“雪花”和彩色“測試卡”一定不陌生。
“雪花”的學名叫“噪點”,是在模擬影片訊號中獨有的現象。當電視機天線未接收到清晰的訊號時,會意外拾取外界的電子噪聲和輻射電磁噪聲,在螢幕上顯示為流動的隨機畫素點,同時伴隨著嘩啦嘩啦下雨一樣的刺耳噪聲。
下面這張經典圖片就更眼熟了吧?
這個每週二下午全國電視臺停播檢修時統一出現的彩色“測試卡”,是電視臺播送供廣大使用者或維修人員校正電視機的色差、亮度,以及水平、垂直影像等的專用電檢視形。
儘管它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獲得更好的觀感體驗,但會讓每一個正專注看著電視的小孩都氣得牙癢癢,因為這個圖代表著接下來一段時間都將沒有節目播放。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收看電視節目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而這批老舊無線模擬電視將在今年內退出歷史舞臺。
早在今年 7 月 15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釋出了《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宣佈全國各地的中央臺節目地面模擬電視訊號於 8 月 31 日前,特殊情況最遲於 12 月 31 日前關停。
而地方節目的地面模擬電視訊號,已經完成數字化播放的,最遲於 2021 年 3 月 31 日前完成關停。
也就是說,隨著這個特殊的2020年一同進入歷史的,還有陪伴著億萬中國家庭幾代人成長的模擬電視,在年末也將正式和我們告別。
目前,有的地方正開展模擬電視清頻退網專項監測活動,有的則已關閉地面模擬電視發射機裝置。
包括中國香港也於11月30日晚上11時59分終止模擬電視廣播,12月1日正式進入全面數碼電視廣播的年代。這對普通香港居民來說,意味著如果目前未切換至數字電視,還在收看有模糊和重影的模擬電視,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螢幕上的一片雪花。
按照這個進度,相信在月底前,模擬電視基本“陣亡”。
當然,關停模擬電視訊號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不過是一項過時技術被淘汰了,模擬電視已完成它的使命,不再是國內看電視的主流,而絕大部分家庭的電視早就換成了機頂盒或數字訊號。
根據廣電總局的資料,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網路總長225.27萬公里,有線電視使用者2.16億戶,其中數字電視使用者2.03億戶,高畫質使用者達1億戶,超高畫質使用者1600多萬戶。
模擬電視被數字電視取代是必然的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期間,確定模擬電視主要技術引數時,其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缺陷,導致傳統的模擬電視存在易受干擾、色度畸變、亮色串擾、行串擾、行蠕動、大面積閃爍、清晰度低和臨場感弱等缺點。在模擬領域,無論怎樣更新、改進硬體結構,電視所應有的功能和聲像質量還遠沒有達到,不足以使其全面地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德國出現了數字電視接收機,從而揭開了數字電視的帷幕。
數字電視與無線模擬電視相比,具有訊號穩定、抗干擾強、適合遠距離傳輸、易於儲存訊號、容易實現密碼措施、更具開放性和相容性等優點,尤其是數字電視採用資料壓縮技術的特點,可以實現計算機網、電視網、電信網三網走向融合,成為未來國家資訊基礎設定重要組成部分。
從模擬到數字,可以說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不僅是電視技術從黑白到彩色之後的第二次關鍵升級,還是廣播電視領域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重大成果,標誌著我國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取得重大進展。
技術在不斷迭代,除了模擬電視退出歷史舞臺外,數字電視的顯示解析度也呈加速提升態勢,走過了從標清到高畫質再到超高畫質的過程。
現在,標清頻道也關閉在即,今後將全力發展4K/8K超高畫質影片。
我國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印發了《廣播電視技術迭代實施方案(2020—2022年)》,計劃到2022年年底,基本實現中央和省級衛視節目在直播衛星高畫質同播。
也就是說到了2022年,我國的電視標清頻道將基本消失,最差也會是1080i的直播頻道,同時會有更多4K和8K的電影片道上線。
方案還明確表示,要完善4K/8K超高畫質影片技術標準體系,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標準制定。目前來看,全高畫質電視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老電視要徹底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