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微軟宣佈Windows XP將停止更新服務,輿論大譁,一大群XP死忠堅定抗議這一決策,發誓要堅定不移的守護好陪了自己13年的XP系統。
這些死忠的聲音上達微軟,讓微軟中國發出了妥協的微博,宣佈將會配合國內的網路安全公司繼續推出XP的後續更新補丁。
然而使用者並沒有他們嘴上說的那麼忠誠,面對win7推出的種種新功能,使用者們一邊罵著“My documents哪去了?”一邊迅速的掌握了win7的新功能,兩年不到,就集體叛變到了win7。
真香才是宇宙的基礎定律。
不是老使用者不堅貞,實在是新系統對體驗的提升實在太大了,不香不行。
一個好的OS不但可以用方便的新功能和小動畫來俘虜表層使用者的心,還能從硬體層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硬體更合理的發揮性能,全方位提高操作體驗。
這一點對手機也一樣,手機的OS更新速度非常快,每一代之間都有顯著的體驗提升,使用者也不再有PC時代的固執,很樂意嘗試新的OS。
但願意嘗試並不等於能嘗試,因為手機的硬體是整合的,系統又和硬體有繫結關係,一般來說,手機廠商只會在最新的機型上搭配最新的系統,因為適配舊硬體需要的成本高,回報低,並不是一個好策略。
手機使用者想要香新系統,新系統卻只適配新型機,老使用者就會陷入該不該換機的糾結中,換了吧,手機還能用,感覺很可惜,不換吧,新系統就香不到。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只針對新機型手機下苦工,認真負責的手機廠商不但追求最新款手機的效能突破,還會針對舊型號手機進行不斷最佳化,透過升級系統來充分利用舊硬體的效能,讓舊機型使用者也能享受到新系統所帶來的使用體驗提升。
2
就像華為手機的老使用者,在升級最新的EMUI 11後,一定會感受到手機從底層到表層的煥然一新。
底層的提升點是分散式技術的深度應用,讓華為系的智慧硬體連成了一體。多屏協同只需要拿手機和華為的筆記本“碰一碰”就可以讓兩個裝置連在一起。
而且EMUI 11還能在電腦上開啟多個小視窗。
暢連功能獨立為APP,帶來宮格式多圖分享、可拖進度的語音資訊等全新玩法,還支援超高速遠距離大檔案分享、原檔案直傳,還能支援斷點續傳,讓檔案傳輸從此暢通無阻。
表層的細節也進行了再次最佳化,熄屏顯示無論在藝術性還是可玩性上,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過渡動畫更流暢自然,讓人使用的時候感覺如絲順滑;隱私安全方面引入分享脫敏功能,消滅了傳送照片時把照片的地理資訊時間資訊一起發出去的隱患。
尤其是智慧多窗功能,可以改變懸浮窗任務的大小,還能將多個懸浮視窗最小化收進手機邊緣的懸浮球中,輕點一下就可以在不同視窗間切換,大幅度提升了使用者多工操作的效率。
在觀看外文影片內容的時候手機還可以實時配上翻譯後的字幕,這個技術讓“啃生肉”再也不會成為追劇黨的難題,讓中文使用者可以輕鬆讀懂英文生肉的內容。
實時字幕
這些最佳化讓EMUI 11對比上一代版本在體驗上擁有更多優勢,而這些新體驗並不是只有旗艦機使用者才能享受到——華為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大範圍的系統測試,升級計劃覆蓋了華為、榮耀品牌的37款老產品,在Mate 40系列正式上線之前已經開始對老機型進行升級覆蓋,老使用者不需要換機就能體驗到這些時代前沿的技術成果。
3
事實上,不僅僅是EMUI 11,華為一直都執著將新系統覆蓋更多機型。
從EMUI5.0時代的13款老機型到EMUI8.0的20款、EMUI9.0的31款、EMUI 10.0的36款,再到如今EMUI 11.0的37款,華為在EMUI的升級策略上一直堅持儘可能快,爭取覆蓋更多機型,讓使用者能有更多創新的體驗。
華為不斷加大對升級的投入,使每一代新系統升級時覆蓋的老機型數量都比上一代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老使用者得以透過EMUI升級,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用機體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從Mate 8開始就為旗艦機型升級二次大版本。在EMUI 11的升級機型名單中,我們能看見於18年推出的老旗艦Mate 20系列,從EMUI 9.1到EMUI11,在兩年的時間裡Mate 20系列經歷了3個系統大版本。華為消費者BG營運長何剛曾經說過一句話:越是舊版本的升級,華為在研發方面付出的心血就越大。可以料想到,為了實現這老機型的二次升級,華為在背後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這些成本對華為來說其實都是可以省下來的,畢竟現在的主流是兩年換手機,3年已經是一個超標的標準,華為沒有必要投入大量資源去適配舊版本的硬體,但他們還是做了,為了維護老使用者以及老版本的手機,華為僅在研發層面就耗資上億美元。
花這些錢為了什麼?爭名聲嗎?答案是為了“創造使用者”。
華為一直強調 “以客戶為中心”,無論做什麼產品,華為的價值觀都是一以貫之的,那就是重視使用者體驗。
這種風格與“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客戶”這句名言不謀而合。
事實上,認同這句話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搞錯了重點。
“以客戶為中心”不是以“獲取使用者”為中心,而是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重點在“創造”使用者,讓使用者自發的感覺到產品的好,變成新使用者。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新使用者的體驗需要重視,老使用者的體驗同樣很重要,做好了老使用者的體驗,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到新使用者的青睞。
創造使用者的前提就是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知道使用者發自內心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就需要設計者不僅僅是坐在實驗室裡堆料,追求資料效能的最大化,而是要走到使用者中去,傾聽使用者最直觀的體驗。
EMUI每一個版本的更新都要用多輪測試,招募更多使用者參與升級,是真的去聽使用者的意見再作出修改,這就是叫“對使用者負責”的企業價值觀。
這種在技術上能夠推陳出新,在服務上能夠以使用者為導向的態度,就是優質的廠商所需要具備的素質,表裡缺一不可。
4
當下,摩爾定律已經瀕臨失效,硬體的成長速度逐漸放緩,在硬體達到瓶頸的情況下,人的體驗就變成了決定成敗的勝負手。
手機競爭已經進入使用者競爭時代,大家要從單純的追求技術,追求理工男的技術極致,逐漸將重心轉到做人的生意。
誰更能洞察到使用者的深層次需求,誰就是贏家。
華為透過提供新的,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功能來吸引新使用者,透過對老使用者進行長久持續的升級服務提高使用者的忠誠度,雙管齊下,去打擊使用者的痛點,確保了在使用者心中的地位。
這種地位是日積月累,逐步建立的,建立在多年默默的升級和最佳化服務中,建立在堅持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價值觀裡。
有這樣的高視角,華為就有繼續前進的基礎。
不管是科技還是商業,本質上都是為人服務的,只有人認可的東西才是能持續發展的東西。
下一個時代,硬體也許還會是選擇手機時主要思考的問題,但更高階的系統一定也會成為比現在更重要的關鍵指標,因為人們已經邁過了硬體高速發展的那條河,在硬體已經滿足人們基礎需求的情況下,軟體用的多舒服,會有越來越多人在意。
華為作為國產手機品牌的擎天柱,在過去的一年裡承擔了許多重壓,但這些重壓反而逼出了它的潛能,現在的華為既沒有認輸,也沒有停步,而是大膽的揮起手,勾畫著自己的生態網路。
今日面朝黃土辛苦,明日一飛沖天。
華為不計較成本,將大量經費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創造各種各樣的黑科技;又將大量經費投入到老機型的系統最佳化中,只為了提高老使用者的體驗,這些努力所鎖定的並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更長遠的未來,是一片更高更大的戰場,現在所付出的一切,都將成為未來能夠心無旁騖的前進的基石。
期待華為能夠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