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本文評測的是銳龍9 5950X和銳龍5 5600X,分別是銳龍5000系列裡的老大哥和小老弟。銳龍9 5950X擁有完整的16核32執行緒,可以說是目前消費級中多執行緒效能最強的處理器;銳龍5 5600X在銳龍5000系列中規格最低,僅有6核心12執行緒。下面就看看老大哥強不強、小老弟價效比高不高。

規格

銳龍9 5950X、銳龍5 5600X和上代的銳龍9 3950X以及銳龍5 3600X規格相同,均為16核32執行緒以及6核12執行緒,基礎頻率降低0.1GHz,最大加速頻率增加0.2GHz,總體頻率上還是提升的。加速頻率的提升也讓銳龍5000系列保持了更強的單核效能,在我們的實測部分,單核最大加速頻率甚至比官標頻率要更高,比如5950X的單核最大睿頻就突破了5GHz。CCX的設計從每CCX 4核心提升至每CCX 8核心,同時每核心可直接訪問三級快取亦有翻倍的提升,大幅度減少每個時鐘週期中的操作以及降低了延遲。

售價方面銳龍5 5600X:2129元銳龍7 5800X:3199元銳龍9 5900X:4099元銳龍9 5950X:6049元相比於上代的銳龍9 3950X、銳龍9 3900X、銳龍7 3800X、銳龍5 3600X,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在首發價格上分別只貴了300元、100元、0元和130元。

散熱器方面,銳龍9和銳龍7都不附送風冷散熱器,只有銳龍5 5600X會附送一個Wraith Stealth風冷散熱器,用來給65W的5600X散熱是絕對夠了。

處理器包裝與細節展示

銳龍5950X和5600X的外包裝在體積和設計上完全一致,也可能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包裝盒都是以5600X為標準,遷就5600X的散熱器體積來做的包裝盒。

頂蓋設計和佈局與上代基本相同,這兩顆處理器的生產週期在2020年第36周和38周。

1331針腳的AM4介面,按照AMD 的處理器路線圖,Zen 3架構將會是最後一代使用AM4介面的處理器。

測試平臺資訊

處理器:AMD Ryzen 9 5950X/Ryzen 5 5600X

主機板: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

BIOS版本:F31o-AGESA Combo AM4v2PI 1.1.0.0

記憶體:HyperX Predator DDR4 4000MHz 8GB x 2

顯示卡:Gigabyte RTX 3080 GAMING OC

硬碟:OCZ-TRION150 480G/UNIC P400 2TB

電源:Enermax Revolution 85+ 1050W

散熱器:NZXT KRAKEN Z73 360mm

系統:Window 10 2004(May 2020 Update)

注:Zen 3架構處理器需Window 10 2004以及更新版本系統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基準效能測試

效能對比我們還是用英特爾的i9 10900K和i7 10700K來進行對比,額外加入了英特爾10代酷睿小老弟級別的i5 10600K作為參考。其實銳龍9 5900X的效能已經完勝10900K,不管是單執行緒還是多執行緒效能,都有15%-30%左右的效能優勢;作為銳龍5000系列老大哥的5950X就更是如此,多執行緒效能超越i9 10900K 30%-80%,單執行緒效能超越10900K 10%-20%,核心數優勢和架構優勢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功耗也更加低,真正做到了效能和能耗比的雙重優勢。至於小老弟銳龍5 5600X,它的效能和i7 10700K在伯仲之間,比多核效能,i7 10700K要稍微高一點,比單核效能,銳龍5 5600X要稍微高一點。英特爾的小老弟酷睿i5 10600K,效能比銳龍5 5600X就要差不少了,多核效能和單核效能都不如5600X,差距大約在20%左右。

最後是功耗的部分,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功耗表現非常優秀,相對十代酷睿PL2動輒200W以上的功耗。AMD透過"Package Power Tracking "PPT限制處理器插槽的最大輸出功耗,TDP熱設計功耗105W的處理器比如5950X、5900X、5800X,最大PPT功耗限制為142W;TDP熱設計功耗65W的處理器比如5600X,最大PPT功耗限制為88W。AMD的處理器在設計的時候,都會嚴格執行這一標準,在這一功耗範圍內對處理器的動態頻率、電壓等進行設定,並透過不同的動態加速頻率對處理器的功耗和效能進行控制,而不像英特爾的十代酷睿,一旦進入PL2檔位,功耗就相當於放飛自我,突破300W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例如5950X的全核加速頻率大概在3.8GHz-3.9GHz,5900X的全核加速頻率大概在4.2GHz-4.3GHz,5800X的全核加速頻率大概在4.4GHz-4.5GHz,而5600X的全核加速頻率大概在4.3GHz。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同為105W功耗的5950X、5900X、5800X的全核加速頻率是遞增的狀態,這是因為核心數少了就能釋放出更大的功耗空間進行更高頻率的加速,而核心數多的型號例如5950X,在3.8GHz左右的頻率,就能透過多核心的優勢保持更強的多執行緒效能。形成核心數多的型號透過強大的多核心保持多執行緒效能,核心數少的型號透過更高的加速頻率提升多執行緒效能,這樣高階和中端型號都能有不錯的多執行緒效能和功耗表現,這也是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能將16核心處理器推向消費級市場的秘訣之一。

遊戲效能測試

LOL可以說是Zen 3架構的遊戲效能提升最大的一款遊戲,即使是銳龍5 5600X,在LOL的效能表現也要超過酷睿i9 10900K 22%左右,如果是銳龍9 5900X或銳龍9 5950X,相較i9 10900K的效能優勢將擴大到42%左右。如果你是LOL的粉絲,選擇5600X搭配一款好一些的顯示卡,就足以暢玩遊戲。

DOTA 2似乎對處理器的多核效能不太敏感,銳龍5 5800X以上規格的處理器都沒有顯著的效能提升,最為明顯的還是6核到8核的檔位,8核處理器足以滿足DOTA2對處理器的要求,但5600X也發揮出了不俗的效能表現,基本和i7 10700K持平,略低於i9 10900K,如果考慮到價效比,玩DOTA 2,選擇銳龍5 5600X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絕地求生的情況和DOTA 2類似,銳龍5 5600X跑出來的幀數非常逼近i9 10900K,甚至銳龍7 5800X、銳龍5 5600X、酷睿i9 10900K跑出來的幀數基本都是一個級別的,幀數差距在個位數,基本算誤差範圍內,而銳龍 9 5900X和銳龍9 5950X又是一個級別,能跑到190幀以上,酷睿i7 10700K和酷睿i5 10600K又是另外一個級別,只能跑在160幀左右。

CS GO,因為這個遊戲對處理器的核心佔用只能到雙核四執行緒-四核八執行緒左右,所以綜合來說還是比較吃單核心效能,得益於Zen 3架構的單核心效能飆漲,銳龍5 5600X跑出來的幀數基本和酷睿i9 10900K相當,又是一個R5戰i9的局面。對於網遊類和競技類遊戲來說,銳龍5 5600X確實是一個極具價效比的選擇。

對於單機遊戲來說,處理器能做的事情是比較少的,但是更好的處理器效能,通常能使得遊戲對於顯示卡的利用率提高,所以在部分單機遊戲中,處理器的效能也能起到提升遊戲幀數的作用。《古墓麗影:暗影》和《地平線:零之曙光》就放在一起說了,因為這兩個遊戲測出來的結果非常相似。8核心16執行緒應該是一個遊戲對處理器使用率的上限,可以明顯看到5800X和10700K以上規格的處理器,沒有明顯的效能提升,而5600X跑出來的幀數只比10600K高,但要低於10700K,似乎沒有發揮出Zen 3架構優越的處理器效能,只有核心數起了作用。對於大型單機遊戲,可能8核心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另外如果是選擇銳龍5000處理器搭配RX 6000系列顯示卡的玩家,還可以獲得SAM技術的效能加成,在部分單機遊戲中能獲得大約5%-15%的效能加成,這點我們在RX 6800 XT和RX 6900 XT的顯示卡評測中也多次測試過。

生產力工具效能測試

生產力工具測試,我們除了測試銳龍9 5950X、銳龍 5 5600X,還加入了之前測試的銳龍 9 5900X、銳龍7 5800X和英特爾的酷睿i9 10900K、i7 10700K、i5 10600K進行對比,囊括了目前最新的AMD和英特爾的主流處理器型號。

Adobe Photo對於多核心效能並不是特別敏感,但也有部分應用能用到多核心,甜點值應該在8核心-12核心之間,16核的銳龍9 5950X並沒有顯著的效能提升,甚至相較銳龍9 5900X,還低了10分,可能功率限制了更多核心的效率。其他型號中,銳龍5 5600X憑藉更強的單核效能,得分要壓過i7 10700K和i5 10600K,只有i9 10900K憑藉更強的多核效能略勝一些,和我們之前測的基準效能基本吻合。至於5900X和5800X,算是一步一個腳印,核心數多了也有相應的效能提升。

如果是專注於PS應用的使用者,且預算比較緊張的使用者,選擇銳龍5 5600X無疑更有價效比。

Premiere Pro作為影片剪輯工具,更倚重多核心效能,核心數最多的銳龍9 5950X拿下桂冠,下來是12核24執行緒的銳龍5 5900X,再往下就比較有意思了,8核16線的銳龍7 5800X多核心效能與10核心20執行緒的酷睿i9 10900K多核心效能基本是差不多的,這也比較符合我們測出的基準效能成績。再往下也是如此,同為8核心16執行緒的銳龍7 5800X成績要比i7 10700K高,同為銳龍5 5600X的銳龍5 5600X成績要比i5 10600K高,這也證明了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多核心效能,不管是在基準測試還是遊戲測試亦或是生產力工具效能中,都超越了同級別的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

After Effect是製作動畫特效的工具,從測試成績看,AE對核心的利用率應該只停留在8核心16執行緒這個級別,更高核心數的銳龍9 5900X、i9 10900K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效能增長。在AE效能測試中,銳龍5 5600X跑出來的成績非常接近i7 10700K,但不如i9 10900K。如果考慮價效比,選擇銳龍5 5600X來跑AE,也是一個折中的方案。

達芬奇也是一個影片剪輯類的工具,所以也比較吃多核心效能,但甜點值應該還是在12核及以下,銳龍9 5950X在這裡並沒有體現出較為明顯的效能優勢。值得一說的是不同於PR跑出10900K高於5800X的成績。在達芬奇中,是5800X的成績要高於10900K,可能達芬奇對於Zen 3架構的利用率更好一些,5900X、5800X、5600X都表現出了極強的效能優勢。

PCI-E 4.0效能測試

銳龍處理器仍是目前唯一支援PCIe-4.0介面的桌面級平臺,使用銳龍3000、銳龍5000處理器搭配三星980Pro 1TB固態硬碟進行進行CrystalDiskMark測試,持續讀取速度達到7000MB/s以上,持續寫入速度達到5000MB/s以上。

我們使用支援PCIe 4.0的RX 6900 XT和銳龍5 5600X顯示卡進行PCIe 4.0頻寬測試,在X570主機板上,頻寬速度達到了25.4GB/s,相較英特爾Z490的12.9GB/s,實現了翻倍的頻寬速度提升。

總結

在本次評測中,我們從基準效能、處理器功耗、遊戲效能、生產力效能四個方面,結合之前評測的資料,對Zen 3架構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效能進行了一次完整的評測。可以說不管是多核心效能還是單核心效能,Zen 3架構已經全面超越其對手英特爾的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尤其是在網遊、競技遊戲部分,Zen 3架構憑藉著其優秀的單核效能,打出了個R5戰i9的局面。如果是比較常玩LOL、DOTA2、CS GO、PUBG這幾款遊戲,選擇銳龍5 5600X獲得的效能提升,不亞於顯示卡升級一檔,加上其2099元左右的售價,確實是一顆網遊/電競王者處理器。

而對於生產力創作工作者,還是建議選擇更多核心的5800X、5900X、5950X這幾款處理器,其中5900X在我們測試的四個生產力工具PS、PR、AE、達芬奇中,均有不俗的效能提升,結合售價來說,5900X是一個適中的選擇。至本次評測的主角5950X,在PR、AE、達芬奇中也有明顯的效能提升,如果是預算比較充裕的玩家,選擇5950X會得到一款全能型處理器,擁有4.9GHz最大加速頻率的5950X在遊戲測試中的效能表現也同樣優秀。

我們針對這兩款處理器寫了兩個參考配置供大家參考。銳龍9 5950X的優勢在於規格高、核心數多,在應對生產力創作效能時,擁有更強的效能表現,能幫助內容創作者節省更多渲染或轉碼的時間。同時5950X在遊戲上也有不俗的效能表現,如果內容創作者還有一定的遊戲需求,選擇5950X再合適不過。銳龍5 5600X是主流級的處理器,透過文章中的測試,大家應該瞭解到5600X優勢在於網遊/電競類遊戲,還有一點之前沒有提到的是整機平臺的價格優勢。英特爾的老毛病還是B系列主機板不支援高頻記憶體,如果玩吃雞、CS GO等型別的遊戲,記憶體頻率被侷限在DDR4 2933,比較影響遊戲幀數。AMD的B系列主機板好的地方就在於並不限制處理器效能,主流級平臺選擇B550主機板十分合適,搭配3200、3600MHz的記憶體,效能都不受限制。因此,在5600X和10700K的參考配置中,我們選擇了幾乎相同價位和型號的記憶體、顯示卡、固態硬碟,但10700K最後的售價依然貴了2500元,這個差價加在顯示卡上或者多買一張PCI-E 4.0的固態硬碟,都是很香的。

還有一點令人比較迷惑的地方在於同系列的X570和Z490主機板(微星暗黑vs暗黑系列),Z490總會稍微貴一點,不知是否是英特爾的晶片組給主機板廠商的價格相對較高,導致了這一差價,這一差價也深深影響了整機的售價水平對比。

AMD在2020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透過補上單核效能和遊戲效能略弱的短板,已經全面超越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上有兼顧生產力效能和遊戲效能的老大哥5950X,下有高性價比的網遊/電競神器銳龍5 5600X,市面上還有什麼能打的選手嗎?

71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vivo X60系列官宣!蔡司鏡頭、第二代微雲臺加持,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