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一次月考後,班級一名40多名的學生家長,跟我請假,週末要給孩子進行輔導,我問她為什麼要輔導?要輔導什麼?輔導老師的水平怎麼樣?她一律答不上來,就是覺得孩子考得不好,需要輔導,而這個孩子,初中就是依賴輔導,只要考得不好,就參加輔導,靠著這種輔導,考上了重點高中。
50%左右的中考錄取率,讓現在高考的壓力提前到了初中,在城裡的初中,形成了幾乎人人輔導的局面,很難說輔導到底好不好,畢竟每個學生輔導的目的和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高中老師可以明確地說,那些依賴輔導考上高中的學生,在高中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裡強調的是依賴輔導。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初中學不好,態度是關鍵
雖然現在初中的內容,難度也變大了,題目也變靈活了,但是比起高中課程內容和考試難度而言,還是不在一個層次上。
初中課程進度慢,一個知識點會反覆講,反覆練,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依然沒有學好,一般就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沒有真正把心思全部用在學習上。
但是,初中即便是上課掌握不好,也可以依靠輔導進行彌補,因為學習的內容本身不多,而且多以記憶的知識點為主,所以這種輔導還是非常見效果的,尤其是一對一輔導,課上學不好,課下來輔導。
很多學生,都是透過這種模式,考上高中或者重點高中的,這些學生,其實是缺乏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態度的。
第二,高中學不好,能力是關鍵
到了高中,知識點迅速增多,難度增大,老師上課速度變快,課後作業變多,這些變化,會讓那些依賴輔導上高中的學生,變得難以應對。
初中學習,成績依賴學習態度,只要態度端正,學習努力,成績不會有太大問題;到了高中,不努力不行,只努力也不行,高中更多看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後有針對性解決問題。
一個學生連學習態度都不端正,學習能力也很難說有多麼高,如果還抱著上課聽不懂,課下找輔導的心態,那麼就一定學不好。
因為高中的時間更加緊張,學生是沒有時間輔導的,而且一旦輔導一科,就會佔用其他科的學習時間,往往是得不償失。更重要的是,老師的輔導,多數是知識點的講解,高中考試,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考查,需要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具備一定的考試能力,才能做好,那些單純輔導知識點的同學,即便是輔導班聽懂了,考試依然不會。
第三,被輔導“拔高”的學生,高中就會露餡
中考成績好的學生,是不會依賴輔導的;依賴輔導的學生,往往都是中下游的學生,而那些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其實是被輔導“拔高”了。
到了重點高中,面臨來自各個學校的高手,更加激烈的競爭,而在這場競爭中,其實這些學生一開始就墊底了。
本來學習態度就不是很端正,但是在成績的刺激下,依然還能堅持學習,到了高中,沒有了成績和排名的優勢,這些學生容易變得自卑,一蹶不振,產生心理問題,有的放棄學習,出現各種違紀現象,成績倒數,成為問題學生;而有的則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其實,這些都是早已經註定的了。
所以,初中可以輔導,但是絕不能依賴輔導,當孩子學習中出現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去查閱資料解決,解決不了可以透過問老師和問同學解決,而不能形成上課學不好,還可以透過輔導學好的意識,否則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