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越來越多的家長們在留學圈聽的最多的就是

“規劃,早規劃!”

根據調查,下面幾個問題也是家長們關注最多的

為什麼大家都在談規劃?鼓勵儘早規劃?

個人規劃到底是規劃什麼?

孩子處在不同的年級需要做什麼?

常見規劃方面的問題要如何避免?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大家都在談早規劃️

1. 來自同齡壓力

託福、SAT,AP考試很多學生都是越來越早的就開始準備,在活動方面也很早的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受大環境的影響,家長們都不喜歡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身邊的人都開始準備,甚至是比自己孩子低年級的孩子都開始進行準備規劃,就會少了競爭的籌碼。同齡人的壓力迫使家長們不得不去幫助孩子們早去進行規劃梳理。

2. 申請壓力

美本申請人數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因為疫情的現狀,很多家庭選擇留學觀望態度,但是根據QS調查《2020年9月及以後:現在和潛在國際學生的見解》,只有4%的人徹底放棄留學計劃(具體詳情連結請戳:只有4%的學生徹底放棄留學計劃,留學美國還在繼續!)隨著疫情的逐漸平息,新的一輪申請已經到來,加上2020年申請gap year的人數,2021年申請量預計將會大幅上漲,競爭也會相當激烈。

學校申請策略,院校會從各個背景去錄取學生,保證學生的多樣性。不再只是根據分數標準,而是考慮更多綜合方面,所以就需要學生在保證分數的情況下,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

美國採取整體評估招生政策,學生提交的申請材料中所有的資訊都會起作用,但是哪一部分資訊起多大作用無從判定,每一個學院的錄取都具體主觀性,所以就需要學生在各個方面都進行充足準備,來爭取夢校。

3. 教育理念的差異

很多學生在小時候都會有興趣愛好,但是後來上初中開始,由於學業負擔加重和麵臨升學壓力,就漸漸拋棄了這些興趣愛好。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只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課業,但沒有足夠的機會去進行獨立思考,更別說創新力和想象力。而在美國的高校中,在很早就開始注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而這些軟性背景都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提高的,所以需要早一點進行培養,早期進行規劃,幫助學生進行能力的積累。

規劃到底是規劃什麼️

標化考試+學校學術規劃確定自己對什麼領域感興趣,進行專業背景提升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活動背景提升綜合實力的提升

很多家長都認為規劃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但是其實並不是。實際上,規劃表面上的直接目的是:院校申請;而實際上規劃對孩子的意義就是:成長。

個人規劃➡探索專業+實踐活動+確定方向➡能力的提升

在規劃中,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專業探索,幫助孩子去尋找到底自己想學的專業方向,很多學生迷茫不知道選什麼專業,其根本原因是對這些專業不夠了解;透過一些實踐活動探索,來幫助學生確定是否喜歡這個專業,到最終確定這個專業方向

整個過程就會涉及到一些專案的研究、競賽、落地活動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接觸獨立活動策劃、課題研究、處理突發性問題等,漸漸提升的不只是孩子的領導力,執行能力和創新力,更多的是孩子能夠逐漸成熟與成長,可以進行獨立思考。

不同年級要如何準備️

‍:9年級(國內初三)

很多家庭認為申請時間還早,並不著急系統規劃;

但是在這個階段應該做的準備有:

保持優秀的GPA,找到自己擅長的學科,彌補不足的學科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術好奇心考試方面:開始學校託福和sat,可以建議報一個基礎班,學一下基礎知識,有餘力的同學也可以試考一次;SAT可以進行前期詞彙的積累和閱讀的批判性思維培養,一定要擴大閱讀量課外活動方面:中考可能時間有限,可以先去思考和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

‍10年級

體驗高中課程,選課、保持一個好的GPA成績;學有餘力的同學,學習1-2門或者2門以上的AP課程;託福:系統學習+備考(爭取達到100+的分數);ACT/SAT考試:決定考什麼,決定考試型別,進行學習備考,可以參加12月份或者3月份的考試;課外活動:廣泛探索自己的興趣,需要更有目的性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參加一些社團,發展自己個人活動或者專案;

11年級(申請前的最後一年)

重點:GPA穩定上升;AP:4-5門課程學習;SAT/ACT:儘可能考出差不多的成績;SAT2:11年級下半年考完;託福:11年級下學期最晚考完;專注亮點活動,展示自己的領導力,確定學術方向,提升學術背景

規劃常規問題要如何避免?

️Q1: 很早就有出國想法,但是一直覺得來得及,一直沒有進展

A:根據上面介紹對於早規劃的影響和意義,還是鼓勵家長們可以儘早的開始~三年的準備肯定要比一年的突擊準備要充分的多,不管孩子最終是否選擇出國唸書,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對他們之後的人生成長也是終身受益的。

️Q2: 選擇先考分,再規劃活動

A:如果孩子屬於中上偏上的學術水平,但是還沒到理想分數,可以選擇在成績上再多進行努力,但是其他方面不能完全地放棄;在分數準備的過程中,也會碰到瓶頸期,所以適當換換腦子,可以去涉及一些專案或者課外活動的選擇,進行勞逸結合。兩者並不衝突,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Q3: 有獎項才能申請一些比較好的學校

A:有很多學生會走競賽路線,認為只有拿到一些國際的獎項才可以申請到比較好的學校。不得不說,美國Top10的學校錄取,確實很看重學生的獎項,但是在申請案例中,也能看到有大獎經歷的同學也被心儀院校拒掉了。如果只是參加了一個比賽,由於團隊的力量最後取得的獎項,或者只是剛好碰到一個比較擅長的話題,這樣的獎項也不見得有很多的含金量。關鍵還是要看獎項本身帶給學生的能力提高。

️Q4: 一定要參加高大上的科研活動並且拿到老師的推薦信

A:和參加競賽是一個道理,科研活動雖然很重要,但是最終還是需要看專案是否有含金量。學生的投入度和參加此次科研對學生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參與是沒有意義的。

10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學校思政文體活動“以愛育人”十個月度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