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的苦惱和人生目標】
為什麼沒有系統化的學習和人成長的方法,普及的被高度認可的正確的育人、成長、學習的方法,怎麼沒有呢?
我試圖找到它,並分享給大眾;我將用大半生致力於此。
【系統化的學習和成長的邏輯順序】
人的核心能力建設→七合一之術→學習速度匹配天賦智力→勞逸結合→系統的學習方法→每天固定時間的長週期堅持→學習成績提高
【渦輪預測】
下一代人會很強大,因為有智慧手機有電腦,很早就有“痴迷的事情”,早早的就確定了自己的興趣,這樣會有一大批夢想、個性、興趣、天賦相統一的人湧現出了,20年後,他們將是主力。
這加速了優勝劣汰,使優者更優劣者更劣,兩代人後,更優者統治財富,這是下一個打破階層壁壘的機會,唯一的機會。
既然是說怎麼提高學習成績,那麼現狀就是學習成績已經長久的不好了,此時說教還管用嗎?
追求成績和分數無可厚非,但用的方法不對,以下才是正確的邏輯:
身體好→有信心→喜歡探索→喜歡學習知識;
日常作息習慣好→睡得好→精神好→上課容易聽懂→知識記憶的更牢、理解的更深;
家庭氛圍好→每天心情好→上課不煩躁→上課注意力集中;
組織家庭活動→家庭活動用到學到的人文或者數學知識→學過的知識得到歷練→課本知識更加熟練和記憶深刻→考試時更熟練的應用;
組織家庭活動→家庭活動用接觸到很多新的有趣的事情和知識→拓展了知識以及提高了探索的興趣→大腦得到了開發、見識得到了增長、興趣得到了培養→上課梗榮聽懂;
以此,可以看出,重點提高的是:上課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上課的興趣、上課內容的難度簡單化、課本內容的熟練度、知識記憶的深度、大腦的開發程度、大腦的靈活度、閱歷見識的增加-----這些成長了,學習能差嗎?
這是找原因的過程,你需要以”你不懂“的心態進行
你只能透過“小孩說的、小孩表現出來的”才能瞭解小孩的行為小孩的心思。所以,你必須有一個環境和氛圍讓其表達、讓其願意再次表達。
最愚蠢的家長,就是自以為懂孩子的家長。
當你開始表現出"我還不懂你嗎,小屁孩"的那一刻起,你與孩子的距離開始越來越遠;
當你不再交流,而只是透過去猜測瞭解小孩的時候,你已經遠離了孩子;
誤區:說教的層次太低、沒有時間
1)“說教”能讓小孩的學習成績提高嗎?
“學習成績提高”,是一個長時間的願望和狀態,至少是一年學習好吧,實際上是希望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前的十來年都學習成績好。
從維度和時間跨度上,“說教”這個技術層面的方法,都完全無法完成這麼長時間跨度、涉及另外一個人的能力和意願的超級目標:“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前的十來年都學習成績好”。
“說教”的層次太低,遠低於這個艱鉅任務的層次和維度。
2)大人們,往往喜歡說:沒有時間教小孩,我真後悔
沒時間,都是認知有問題;
實際上是有時間的,因為身體累、腦子累、心情差。
真不是沒時間,而是自己沒精力沒心情,更加是你選擇了另外一條你認為對家庭對子女好的方式在生努力。但程度上的把握,不一定最合理。
做好了“人的核心能力”,配合“七合一之術”,學習成績不會不好的
人的核心能力:
1)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
2)擁有堅強的心:精氣神
3)擁有有獨立的思維:三觀、思維邏輯和決斷、
4)智慧:智慧的意思是促進健康、心、思維的一切相關思想、方法及行動。
5)擁有有興趣志向、
6)擁有動手能力、
7)擁有社交能力。
一切的行為,都提前做一個判斷,是否影響了“健康”“精氣神”“獨立的思維”,往好了影響可以做,否則不可以做。
七合一之術
1)天賦(智力程度、反應快慢、左腦發達OR右腦發達、擅長、某方面的接受能力)
2)心性:內向還是外向,性格、情緒、心胸
3)理性OR感性
4)習慣
5)興趣,有趣程度
6)志向:追求、原則、使命。(動力所在)
7)智慧:對自然規律丶現實的瞭解的多少和程度;應用的程度;藉助這些,是否增進了自己的前6項的能力;
“天賦與心性相合,又能找到相互促進的興趣,再找到能承載使命的職業,職業與天賦丶擅長丶興趣相合,嗯,則事容易了,人生能達到更高的高度”;
第一就是,先了解這七項內容;然後一步步延伸到七項統一。
如果這七項,相互不促進,相互不關聯,甚至相互扯後腿(例如:他三天只能學一篇文章,偏要求一天學三篇,則3年後成績永遠上不來;內向者,偏偏去做銷售);
相合,是用法;練法又稍有不同,在小孩時期,先發現小孩的特點,發揮其特長容易形成習慣(為主),也要鍛鍊其短板(為輔,更耐心),為了更全面;長大後,使用時,這七項相合的越多越好。
此為 “七合一之術”。
在“使用好的先進的學習方法”之前,還有兩項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順序在學習方法之前,重要性大於學習方法
①要求的學習進度與天賦智力(接受能力)是吻合的,也就是本身的大腦接受能力大於給予的速度及總量。得接受的了,笨的人,別催的太快。忌囫圇吞棗、不透徹;必須做到步步透,寧願慢。
學習速度匹配天賦智力之後,再考慮:結合興趣、勞逸結合等等的前面說的“七合一之術”,統一協調一致;不然,再怎麼好的學習方法也學不好的。
②勞逸結合:
符合身體、大腦、情緒的生物規律。
身體健康:足夠的鍛鍊,每1小時休息10分鐘,每天鍛鍊至少1小時;足夠的睡眠,8小時。
大腦:腦力使用,當腦袋思考累了,及時去鍛鍊身體,放空大腦;或者思考其他的事情。每天的腦力使用時間,也是有上限的,標準是每天結束時腦子不疼。
情緒:長時間的不開心、亢奮等過度的情緒波動,不利於集中和專注,且影響身體健康
不傷身體、不傷積極性、不傷害精氣神,為原則;然後,透過前面提到的“人的核心”不斷的提高身體素質、提高積極性、提高精氣神。
系統的學習和成長的邏輯順序:
人的核心能力建設→七合一之術→學習速度匹配天賦智力→勞逸結合→系統的學習方法→每天固定時間的長時間堅持→學習成績提高
“說教”在這個邏輯過程中,不是串聯的一環,不是不可或缺的;做的好,“說教”可以起到加強每個環節的作用,反之則是削弱的作用。
#教育##學問分享官##少兒讀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