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遠力在2020第七屆全球華人汽車精英聯合年會上接受中汽人採訪
1977年12月,中斷11年的全國高考恢復。
次年5月,全國研究生考試恢復。
教育改革的畫卷繼續展開。1978年6月,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向國外大規模派遣留學生,而且要快派,"今年三千,明年一萬"。緊接著,同年9月,出國留學生公開考試舉行並選拔出3000名公派留學生,中國留學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而這些每年被派往各個國家深造的學生,也由此改變了命運。
作為1987年公派出國的留學生,現任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總裁的王遠力仍然感慨於當年鄧小平同志的高見,“這段經歷真正改變了我”。而現年56歲、歸國近30年的他,也在2019年毅然決定跳出熟悉的“外企圈”轉而加入民企,也許從另一個層面看來,他在思考如何改變時代的同時,也一樣在思考時代所能帶給他本人的意義。
遠渡
對於這份當年在很多人眼裡算是“奢望”的留學機會,王遠力並沒有過多回憶。當時他在考上研究生的同時備考託福,並一舉拿下瀋陽研究生考生中的最高分,也由此獲得了出國的名額。
但面對這一張前往法國的“通行證”,王遠力也曾有過一瞬間的猶豫。因為在他看來,“與歐美其他大國比,法國這個國家顯得不那麼‘先進’”。但是機會難得,錯過也許不再,於是他開始整頓行囊,並從頭開始學習法語。
由於公派留學的本質是國家從宏觀戰略出發有針對性、有步驟地向外派遣留學人員,所以對學生所學專業有相關要求。在法國,王遠力就讀於在工程技術領域負有盛名的貢比涅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Compiegne),學習材料科學和力學應用,方向是熱加工。初到法國,他最大的震撼就是看到街上奔跑的轎車已成常態,“這和國內完全是兩種景象,當時我在瀋陽能看到的也只有拉達(注:俄羅斯伏爾加旗下的汽車品牌,於2009年2月正式停產),或者是一些前蘇聯的車”。此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買一臺屬於自己的汽車。
也許就在這一刻,他與汽車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法國學習的第三年,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車——一輛不帶空調的二手標緻205。1991年,王遠力博士畢業,但他並未著急回國,而是選擇在標誌雪鐵龍技術中心工作一年。
從博士論文創作到正式工作期間,他真切感受到了世界最著名和最艱苦的三大汽車賽事之一——勒芒24小時耐力賽(24 HEURES DU MANS)的“洗禮”。3位車手為一個車組駕駛一臺賽車,要完成連續24個小時的競賽。與其他賽車運動不同,它對汽車的速度和耐力都是最嚴峻的考驗,不僅需要車廠造出一臺最快的賽車,還需要是一臺兼具速度和穩定性的賽車。對王遠力個人來說,為了保證發動機高速運轉的效能,必須研發出高效能的耐熱、耐高溫、耐腐蝕的發動機排氣閥。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也讓他在實戰中打開了視野,在火焰噴塗及熱處理、等離子噴塗處理、鐳射熱處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發表了多篇國際論文。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在標緻汽車技術中心的主任工程師Mr.Pourprix先生成為了他在企業的導師。Pourprix先生經驗豐富,且在業界享有非常高的名望,談及恩師,王遠力不得不承認,他所帶來的影響足以貫穿一生,如明燈指引前路。
在王遠力的描述中,這位導師對零部件的喜愛程度令他震撼,“他經常對我說,‘看,這簡直就是個藝術品’”。座艙之內,方向盤、儀表板、門板、座椅等內飾件無一不是凝聚著審美與智慧的結晶,而正是老師對待專業的熱愛與激情,在王遠力的心中種下了種子。他開始喜歡汽車,並學會帶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零部件。與此同時,他也改變了原本急於求成的心態,變得樂於發現問題、對待困難愈挫愈勇,“因為導師說過,‘有問題才有改進的空間,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征途
1992年5月18日,神龍公司在武漢成立。它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PSA集團合資興建的乘用車生產經營企業,雙方各佔50%的股比。當年,國家將神龍戰略定位為“三大”,即“高起點、大投入、大產出”,被寄予厚望的它,與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一起並稱為中國最早成立的三大合資汽車企業。有了技術支援的專案合作前提,王遠力在導師的建議下決定回國。“一開始我並不想去武漢,因為我是個東北人,對那裡並不熟悉,但是老師很鄭重地對我說,在那裡你一定會收穫更多”。
圖為1992年5月18日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奠基現場(圖源網路)
事實證明,這一步他走對了。回到國內,他成為了神龍公司第一位、也是當時唯一的留學博士,倍受重視。為了攻克技術難題,需要翻譯很多法國的文獻,據他描述,當時有一卡車的硫酸紙圖紙需要轉譯成中文去消化、吸收,這無疑是個“熬苦”的枯燥活兒,但他卻藉由此經歷更加夯實了理論基礎,同時引領著團隊快速學習、飛速成長。
在神龍研發中心王遠力參與了多項工藝開發,也組建了一支強勁的材料工藝技術及試驗室研發團隊。他見證了1995年神龍公司生產的首批富康轎車下線,當年,富康轎車的優質國際技術讓它成為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家喻戶曉的“老三樣”中唯一的兩廂車。
也許這在常人看來已是一份近乎完美的工作,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在20世紀九十年代,大批外企開始紛紛入駐國內,其中就包括兩家法國集團公司——法雷奧(VALEO)和佛吉亞(FAURECIA)。1995年,法雷奧在武漢建立照明系統工廠,在上海成立電氣系統工廠,而佛吉亞則早在92年就在武漢建立了第一家合資工廠。這讓王遠力對人生有了新的期待,於是,在神龍耕耘了六年的他又開啟了新的篇章,以自身的留學背景結合外企的實力,繼續深耕零部件行業。
在法雷奧和佛吉亞就職的日子裡,除了在產品設計、工藝、研發、專案管理方面的專注投入以外,王遠力也開始了一些業務開拓、市場銷售、質量管理、運營方面的嘗試。2007 年,在加入佛吉亞中國後,他先後擔任佛吉亞排氣中國運營總監、東風佛吉亞戰略合作總經理兼東風佛吉亞內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東風佛吉亞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和佛吉亞中國區運營副總裁。有意思的是,十幾年的時間內,他曾在這兩家公司間反覆“跳槽”過兩次。對此他的解釋是,有一段時間他為了更多地兼顧家庭而調整了工作計劃,而他也非常感念兩家公司對他工作的肯定與信任。
於他個人而言,每一次的離開皆是不捨,每一段的經歷皆是寶藏。“整個過程都非常值得紀念,沒有遺憾,”他認真地說道。
而立
仔細算來,王遠力進入汽車行業已有30年,正值職業生涯的“而立之年”,而他偏偏還要在這個當口“折騰”自己一把——加入剛從長城獨立出來的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作為長城四大零部件企業之一,諾博汽車在零部件領域已深耕26年,已擁有獨立自主的產品研發、生產體系及科學的戰略佈局規劃。
彼時,三十而立的長城正在從傳統車企向科技公司轉變,諾博也隨之吹響了向智慧化進發的號角,諾博開始建立電子事業部,重點佈局智慧座艙,並將其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將在上海設立的“諾博科技”和“諾創科技”作為電子研發中心,持續投入鉅額研發成本以儲備預研技術。如今,全球各大OEM廠商、零部件供應商和跨界玩家都在瞄準未來智慧座艙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及體驗升級,市場暗流湧動,諾博作為入局者,也在時刻準備迎接著這一場終究會到來的“戰役”。
對於傳統汽車行業出身的王遠力來說,智慧座艙是一個有別於傳統零部件概念的全新領域,這也讓他又回到了當年做車的“初心”。在他看來,智慧化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重大突破,“傳統的汽車零部件很難再有顛覆性的技術,但是智慧座艙每一年都有技術的飛躍”。這是一種對全新事物的接納,也是一次將傳統產業的零部件賦予“靈魂”的過程。諾博無論在業務上還是在精神上都傳承於長城,但是它又能厚積薄發,以長城為核心,兼具國際視野,以更開放的心態面向多元化客戶,積極創造新的業務及利潤增長點。
2020年也是諾博的急速擴張之年。目前諾博在國內已建立10個基地,成立了18家子公司,在國內外同步佈局多個研發中心,9月更是成功“遠端”收購了Motus公司德國工廠。全球化是諾博的必經之路,一個越來越多元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諾博正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加速發展的背後,是諾博對人才的渴求。人才是引領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王遠力期待著越來越多海外精英得以加入諾博的事業。
談起現在與當年留學的不同,王遠力也有所感慨,當年像他一樣的留學生更多是“帶著任務出國”,現在的學子則更加自由,對所學的專業更多以“感興趣”為主,另外在電子技術和軟體技術上也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曾經的他,作為公派留學回國人員,充當了先行者和開拓者的角色。如今的他,也對這些“後浪”們充滿了信心,“汽車行業雖然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但是依然有著無限的可能。汽車絕不是夕陽產業,只要努力探索,定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他如此真切而誠懇地期待著。
主筆:陳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