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中國,也有千千萬萬的人為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默默耕耘。有一位名叫張桂梅的女教師,她紮根雲南貧困山區40多年,推動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張老師被女孩子們親切稱為“張媽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2020年10月12日透過影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

桂子飄香,梅花禦寒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家庭貧困,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

2003年,張桂梅接手過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班風較差,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書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咖過夜,老師們都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中考時,學校安排張桂梅接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並擔任班主任。

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遊戲機的男生,張桂梅採取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一起。

班主任

早上6點,她叫孩子們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檢查女生宿舍後又來到男生宿舍,一張床一張床地查點人數,清點夠了才躺下;然後和男生們用輕鬆的語氣聊聊白天的事;時間差不多了,她就說聲:“睡覺!”一段時間下來,這些男生說,就像在家裡一樣,有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她的辛勞沒有白費,中考時,22名學生考到500分以上,這麼好的成績沒有人敢想象。

宿舍巡查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裡的孩子經常生病。張桂梅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頓飯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她一年後不得不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後四處打聽她的下落,最終找到她,讓她回校復讀。在張桂梅的鼓勵、幫助下,這名女生最終考取了一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回到華坪縣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說,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張桂梅那樣的老師。

錄取通知書到了

張桂梅愛學生並不需要任何回報。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趕到學校上課,發現教室講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學生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並送上一張自制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著:“桂子飄香,梅花禦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一生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為許多學生的“媽媽”。“我感到幸福極了。”張桂梅說。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痛心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裡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女高開學第一課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裡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透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影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雛鷹展翅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著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援下,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張桂梅的喇叭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硬體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

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裡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走出大山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麼都有,我心裡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女高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柺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來自張桂梅的愛,在華坪女高延續著。

1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英語學習的黃金期,別讓孩子再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