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時尚潮流是年輕人追求生活的必備元素,那麼補習班必然是我們這代父母嘮嗑繞不開的話題。
從讀書、結婚再到生娃,我們從爸媽眼裡的“弄潮兒”到現在零零後喊阿姨的級別,稱號更新又升級。現在,我是娃眼中的希特勒,專制霸道還不講道理,前面剛過暴躁期,後面還有更年期。
“你家孩子報了幾個補習班?”
“你家孩子考試得了第幾名?”
“你家娃會和你說悄悄話嗎?”
……
作為父母,這是我們聚會吃飯一定會聊到的話題。
孩子成績好不好的話題已經變成我們父母之間比拼社交的重要手段,而寒假和暑假,儼然變成孩子扎堆去補習的“天堂”。
多補習等於分數高?
報補習班和分數真的那麼重要嗎?
從現實生活來說,是的,很重要。
作為應試教育下的高考大國,各種“超級中學”像黃岡中學、衡水中學的出現,印證了分數即是王道的趨勢。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有社會體制下,高考對於中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相對比較公平的一條路。
作為全能型父母的我們,試圖避免任何一種對孩子有危險的路徑,會盡可能不讓孩子吃苦,可以包辦一切,小到繫鞋帶,大到幫娃物色物件,甚至考試和工作都是一把好手,這也是中國父母的典型。
但是這麼做後果就是,孩子自主能力下降,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來說,在今年疫情催生下,很多年輕人被迫待業在家,豆瓣掀起了一股自嘲風。
很多從農村鄉鎮考出來的年輕人,自嘲為“小鎮做題家”;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聚集來幾十萬的年輕人,社會考試內卷化的現象出現,讓年輕人都覺得失敗。
萬物皆可補課?
覺得報補習班有必要的家長認為:
作為已經工作十幾年的“前浪”,這一路來我把雷都踩過了,我的前車之鑑就是讓孩子補習更多,跟上時代腳步。
覺得報補習班沒必要的家長認為:
以前是我最怕的事情,現在也許會成為娃害怕的事。所以我不那麼想讓孩子再去受這種苦了。
報補習班作為近年來的大趨勢,我們都曾經在這條浩浩蕩蕩地大路奔騰而過。對於結果,我們不做過多評價,每位父母會作出何種選擇,不可置否。
但同樣作為當過父母的過來人,我知道,其實我們大多數最樸實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確定“萬物皆可補習,補習能救萬物”潮流會不會持續下去,但分數終歸不是目的,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還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引導孩子去做好每件事,擁有自主生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改善關係的小建議
1. 分數不是絕對,適度補習,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這麼說過,盲目從眾地去補習不可取,孩子成績哪門科目差,去認真全面地分析原因,切忌啥事都補習,把補習換成興趣,孩子主觀的自我驅動能力也會增強。
2.尊重孩子的意願以及想法。
和孩子平等地對話,成為知心朋友,嘗試和孩子去溝通他所喜愛的東西,發掘他們閃閃發光的一面,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表揚的地方,正向鼓勵比負面責怪來的更加實用。
3.降低自身的焦慮,和孩子多交流。
焦慮是現代父母的常態,要知道,網路資訊時代帶來便利,也帶來壓力,但是如何化解這種焦慮也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去學習,應該去發現孩子的優秀的品質,而這種品質不是從理論學習中獲得。
給孩子報補習班,既可以是增加機會,也可以是尋找退路。
希望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和孩子平等對話,多陪伴他們,這也是我們開始思考的開端。
希望你和孩子相處的時光,每一秒都是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