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這些話我們怎麼都聽著這麼耳熟呢?沒錯,好像每個家長都這麼說。但是仔細想想,父母說是這麼說,可是他們的一些行為方式卻嚴重傷害了孩子。

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導致像英子這種悲劇險些發生,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父母總認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只有自己最瞭解孩子,於是才會對孩子大包大攬,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路去走。可是,父母瞭解的也是片面的,他根本不瞭解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只管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就夠了。

誰都有獨立的思維,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也有判斷問題的能力,他們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有父母就會說了:我們吃的鹽比他們吃的飯都多,肯定比他們有經驗,知道未來的人生道路該怎麼走。可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能總用老一套的思維來教育孩子。

這就和劇中的宋倩和英子一樣,就是宋倩在得知英子患上抑鬱症後還是不能理解,為何會有這個結果?她認為自己盡到母親該盡的責任了,能做的都做了,在生活中對英子進行了全方位照顧。

可宋倩就是不知道英子心裡想的到底是什麼,英子認為這種愛是窒息的,於是才會想著考上南大獲得自由。可是宋倩不這樣想,非得逼著英子在北京上學,於是才會導致英子得病了。

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導致母女的關係逐漸惡化,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完全沒有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才會有這種悲劇。

父母會說:難道我們不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嗎,我們就沒有溝透過嗎?可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不了兩句,只要看到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和就會大發脾氣,這就叫做溝通嗎?如果都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怎麼會導致這種悲劇發生。

於是才會有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不能和父母進行溝通,於是才會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甚至有了輕生的想法。

孩子和父母意見不同或者有矛盾都是正常的事情,而當父母的不要一味指責孩子,還要看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

孩子和父母意見不同也並非是他們的觀點不正確,如果是正確的觀點,父母不支援的話也不要反對,這樣會激化矛盾。

而父母卻不以為然,認為只有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讓孩子必須按自己的道路行駛,只有走自己安排孩子的路,孩子才不會跑偏。

然而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做人都要將心比心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只是借你而來,而不是因你而來。如果讓孩子只按你的道路行駛,那孩子和一個機器也沒什麼區別了。

如果父母讓孩子這麼做,那孩子就無法成長了,這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會發生,才會有所謂的悲劇。

無論何時,都要尊重一下孩子的觀點。即使孩子的觀點不正確,也要以正確的辦法進行引導。不然就會導致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認為父母就是在和自己作對,即使自己的觀點不正確,孩子也不會當回事。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事,父母不要認為孩子是在和自己作對,如果讓孩子處處順著父母,那孩子就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父母看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後,首先要做到讚賞,因為這才能看出孩子是個獨立的人。孩子早晚都要獨立的,難道父母就一輩子把他拴在身邊嗎?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考研最後8天,英語作文避坑經驗,相見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