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未來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島,而不是傳統的學校孤島。家庭、網路、社群、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學校隨處可見。30年後的教育呢?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我們應該在哪裡學習,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未來,也反映了現實。2020年12月12日,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艦行動計劃“教育未來”中國特別協商會議。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長衛說,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和我們應該做的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明確教育的未來,是人們對未來挑戰的迴應。

我們現在所學的東西過時了嗎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近150年前,社會學家斯賓塞提出了“什麼知識最寶貴”的命題。到目前為止,學習系統也是以這一概念為基礎的。”這個理論合理嗎?”那個時代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應該學同樣的東西嗎?朱永新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他看來,“學什麼”是教育的重要出發點之一。今天,舊的課程體系沒有改變,新的知識正在湧動。每一次課程改革,都意味著課程內容的進一步增加,孩子們的負擔進一步加重。他認為,未來教育應該整合課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目前還沒有必要修完所有的課程。”他說,課程的內容應該融入科學、人文、藝術、德育和生活。把身高作為基礎課進行新的教育探索。

另外,課程的難度也要降低。朱永新說,這門課的難度是圍繞進入最好大學的目標而設計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學那麼刻苦和深刻。畢竟,進入最好的大學並不是每個人的唯一出路。”未來,至少50%的課程應該由學生自己選擇。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教育領域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即使在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基本上都是以發達國家為基礎,甚至照搬發達國家。比如,人們需要讀、寫、算的能力,需要學習新知識、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但仍有一些內容應具有民族特色。一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來組織生產、教育和教學。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教育上取得成功,未來就應該有更多的交流,抓住數字革命和人工智慧革命帶來的機遇。林毅夫說。

教師和學校還需要存在嗎?

“很難說2050年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但我認為,到2050年,城市和農村地區以及學校規模將會有所不同。教師不可能達到最高水平;我們的孩子絕對不同。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說:“是的,這些條件暫時不會有太大變化。”。

專家們希望,在未來,人工智慧可以賦予教師、學校和管理層權力。”轉變教師角色,推動教學模式由知識轉移向知識建設轉變,並緩解貧困地區師資短缺和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任友群表示,未來教育資訊化將不再是教育方式的資訊化。但可以實現更公平、更優質的教育體系的資訊化。

傳統教育在學校和教室裡進行。朱永新說:“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以專案為導向,以學生的探索和學習為中心。”家庭、網路、社群、博物館、圖書館、科技博物館、體育館學校隨處可見。”未來是新一輪孤島學習,而不是傳統學校的孤島學習。這樣的學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一場新的教育革命,一場新的學校革命。朱永新強調。

那麼,需要老師嗎?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相通道德永遠是教育人的前提和首要任務,那麼教師就是不可替代的。老師會問喜歡上學的學生你來學校的原因是什麼?超過90%的學生回答“我喜歡老師”或“我想和同學在一起”社會互動的需要,人氣的需要,無論是在人工智慧時代,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基礎階段。

因此,在人工智慧時代,教師和同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過,蘆詠莉也指出,教師的角色將更加多元化。教師不再僅僅指全職教師。他們可以是父母、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權威人物或社群中的榜樣。教師在研討會中將有更豐富的同儕角色,因為混合年齡學習將成為未來的常態。”當學校變得富有,學校教育的界限被打破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家庭和社群將成為我們教育使命中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地方。”蘆詠莉判斷。

如何與人工智慧相處

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主任陳峰說,未來將是人類與人工智慧共生的時代。”從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水平來看,坦率地說,光靠它對我們的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是不夠的。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過去,教育創新更多的是基於理論和經驗。陳峰說,未來的教育創新將與技術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如果我們不懂技術,不學技術,把技術融入教育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工具研究和方法研究中,就找不到教育變革的方向,支援未來教育改革的研究中心和其他機構。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指出,教育要提高人的能力。今天的教育尤其應該提高人們處理人工智慧的能力。首先,要確立人工智慧素養的基本要求。在全球共識的基礎上,為各級畢業生制定相應的標準,以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就業、生存和發展。第二,必須確立人工智慧的基本倫理標準。龔科說,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需要一個符合人類價值觀的可持續人工智慧。最後,需要加強可轉讓性。”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職業正在迅速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可移植性、可移植性和可移植性的培養。這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教育,確保人工智慧為人類服務。”龔克認為,教育應該培養具有更多批判性思維和人類價值觀的人來控制和操縱人工智慧。

也許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變化

“隨著改革的不斷加快,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學生未來的心理和精神發展必將成為這個社會面臨的一個突出挑戰。”陳峰說,這就要求我們探索數字時代需要確立什麼。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讓更多的人在數字時代實現均衡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學者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面對未來。

2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如果改變不了趨勢,那就試著把應試教育變成快樂教育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