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我們在遇到不合格的或者有缺點的父母時,常常會這樣開解:“他們也從沒有學習過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是的,每一對父母都是從新手村走出來的,一邊實踐一邊教育。

那麼,假如有了“合格父母”上崗證呢?

今天#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的話題上了熱搜: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群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也有些網友表示出發點是好的,但實行起來不現實,“不拿證就不生孩子了?”“家長太忙沒時間去上課”.

在網路上的投票顯示,半數以上網友表示贊同,29%的網友表示中立(父母也應該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假如有了“合格父母”上崗證?我們是否可以在父母做錯時指責他們——“你們都學習怎麼做父母了,怎麼還這樣?”我們是否還有理由去原諒他們的錯誤?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現在我們普遍認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

可想而知,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而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產生的長期效應。“合格父母”上崗證也許能夠給家長們一個警示、一個指引方向,但在具體實施時還是需要家長個人長期的學習成長,一張證書只是家庭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兒童也有很多差異:

有的幼兒在塗色時將顏色塗到自己的衣服上別人都在合作進行構建活動,偏有兩個孩子不願意同別人合作……

有的孩子發育晚,很多事情“不開竅”

有的孩子不喜歡爭搶,沒有競爭意識

……

由於兒童之間的差異性,家庭教育的很多經驗並沒有普及性,家長可以學習,但更多的還是要在家庭教育的實踐中去摸索,靈活運用,因人而異。

一些家長總喜歡拿自己孩子的某個方面與更優秀的孩子比,結果越比越不滿意,不停地批評、責罵、數落、挖苦孩子,使孩子的壓力與日俱增,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逆反。

有一篇文章叫《坐在路邊鼓掌的孩子》。班裡50個孩子,女兒總是考23名,於是班裡的同學給她取了個外號:23號。爸爸媽媽,很為自己的女兒感到自卑,每當人家的爸媽對自己的孩子讚不絕口時,他們只能假裝深沉。在爸媽的眼裡,自己的女兒沒有一個值得炫耀的地方。

為了提高女兒的成績,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輔導資料。女兒也很懂事,放棄了自己愛好,配合爸媽的安排,可幾番折騰下來,女兒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而成績也跌到了33名。於是,意識到問題的爸媽,開始恢復女兒的作息,歸還給女兒畫漫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權利。

有一次,他們和同事一起去郊遊,別人的家孩子,這個唱歌,那個表演小品,只有女兒什麼也不會,只是開心的不停鼓掌。

在大家野餐的時候,她忙忙碌碌,充當大家的小管家,在其他孩子爭吵打鬧的時候,她用擲硬幣的方法巧妙的解決了難題。在堵車的時候,女兒一個一個的笑話,讓大家焦躁的心情變得放鬆。女兒的表現,獲得了大家一致的讚許。尤其是,當全班同學,在最欣賞的同學後都寫了女兒的名字時,她才明白,女兒是另一種形式的優秀。

當女兒說,我不想當英雄,我想成為一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媽媽真是震撼到了。我也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如果健康,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1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這3種最常見的閱讀必備功課,提前讓娃接觸弊端多,父母應該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