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縣區教育】
推進均衡發展 共享教育陽光
——武山縣“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畢業生升入縣內初中的升學率為98.5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2.56%,高考上線人數和考上名校的人數逐年攀升,2020年全縣二本上線人數達到2740人,創歷史最好成績-------
這一組組資料是“十三五”末,武山教育工作向全縣人民交上的一份優異答卷。
“十三五”以來,武山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夯實教育基礎、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為著力點,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穩步提升教育質量,縮小城鄉辦學差距,著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武山教育進入均衡、優質、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改善辦學條件 支撐教育均衡發展
初冬時節,走進武山縣灘歌初級中學,充滿勃勃生機的校園,讓人感受不到冬日的嚴寒。雄偉壯觀、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散佈於校園各處的景觀石,書寫著自強不息;精心佈置的櫥窗版面,一塊塊勵志語錄牌引人注目;讀書長廊、樂學亭等校園景點,營造出幽靜、整潔、美觀的校園環境。
距縣城22公里的灘歌初級中學,始建於1906年,是一座百年老校,由於年久失修,教學設施落後,2012年,武山縣決定新徵土地斥資3000多萬元進行整體遷建,2015年8月完成搬遷。目前學校佔地48.86畝,校舍建築面積17117平方米,現有在校學生1171人,專任教師102人。
“新校建成後,學校教學設施裝置齊全,不僅有教學樓、綜合辦公樓、實驗樓、宿舍樓還有高標準配備的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錄播教室,各教室以及2個計算機教室都安裝了先進的“班班通”多媒體裝置。同時,文化宮、書法室、國畫室、美術室、泥塑室、音樂室、電子琴室、舞蹈室、健美操室、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等各功能室配備齊全。”灘歌初級中學校長蘭軍紅談起校園建設如數家珍。
蘭軍紅說,新學校的建成帶來的不僅僅是學校硬體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提升,學校開設的以校園石文化、紅色文化、勵志文化為特色的課程文化,滋養了師生文化素養,激勵學生向學樂學,鞭策教師敬業奉獻。同時,以鄉村少年文化宮為依託組建的電子琴、竹笛、旋鼓舞、泥塑等19個社團,提高了學生藝術素養,開闊了鄉村學生的眼界。
五年來,武山縣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3.44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近50萬平方米,實現了有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義務教育學校D級危房全部消除,13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標準化辦學條件,對所有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進行了一輪次的提升改造,“土舊平”的辦學歷史一去不復返,高效融合的現代化課堂全覆蓋,全縣辦學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建築成為了城鄉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武山縣鴛鴦鎮中心小學就是渭水河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走進學校,恰逢下課鈴響,孩子們潮水般湧出教學樓,歡聲笑語頃刻把校園填滿。美麗壯觀的教學樓、詩情畫意的文化長廊、整潔寬闊的操場上孩子們可愛的臉笑,構成了一幅冬日裡最美的畫卷。
鴛鴦鎮中心小學是一所有近90年曆史老校,2015年起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全面改造專案”後,政府劃拔用地 24 餘畝建設新校區。2018年8月,新校區建成,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徹底的改善,學校基礎設施齊全,教學基本實現現代化。
“新校區建成了,條件改善了,我們教師教學勁頭更足了。”校長郭小娟說,近年來學校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紅軍長征經過鴛鴦鎮為基點,多次舉行“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的紅色愛國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喚醒紅色記憶,傳承民俗文化”的剪紙活動,著力打造以紅軍長征精神為特色的紅色校園文化。同時,學校以“建立有靈魂的學校,塑造有理想的教師,培養有擔當的學生”為辦學理念,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現在教學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教學成績穩步提升。
“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十三五”期間武山縣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透過教師全員賽課、同課異構、集體備課等措施,促進資訊科技應用、實驗實踐和功能室作用的發揮,努力建設高效課堂。特別是在全縣鄉村小規模學校,開展了小班教學模式創新行動,透過聯盟辦學、送教下鄉、走教支教等各類活動,實現了城鄉學校同步發展。全縣中小學均成立了足球、武術、舞蹈、合唱、器樂、書畫等各類興趣小組和社團。每一所學校體藝活動各具特色,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精彩紛呈。實現了適齡兒童少年從“普九”有學上,到均衡發展的歷史性蛻變。
強化教育扶貧 助推教育均衡發展
下午放學了,灘歌初級中學7年級8班的楊麗傑沒有回家,而是在學校餐廳吃了晚飯,隨後回到了學校的宿舍樓。這是一棟五層宿舍樓,內設宿舍86間,水電暖齊全,她和同班另外7名女同學住在這棟樓5樓的一間10多平米的房間,房間裡溫暖如春,四張高低床整齊排放,乾淨整潔。她說,她來自貧困家庭,家離學校相隔一座大山,父親外出打工了,所以她選擇住校週末回家。“學校生活豐富多彩、住的好吃的好,還給我免除了學雜費,提供了免費的營養早餐,而且每年都有1250元的補助,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十三五”期間,武山縣緊緊圍繞“扶貧攻堅、教育先行”的總體思路,把貧困村、貧困戶的教育發展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紮實推進教育扶貧各項工作,有力促進了全縣教育事業均衡發展。一是著力補齊貧困村教育短板。堅持所有教育專案向貧困村傾斜的政策,透過社會愛心企業捐款等方式留住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實施貧困村幼兒園維修改造工程,實現了有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有效補齊了貧困村教育短板。二是精準落實學生資助專案。堅持所有補助資金向貧困戶傾斜的政策,精準落實各類國家資助資政策,實現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全覆蓋。同時,不斷拓寬社會捐資助學渠道,甘肅武山縣圓夢助學基金會、關心下一代愛心協會等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活動,累計捐資、捐物摺合資金160餘萬元,覆蓋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體系初步建立。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夯實教育均衡發展
2020年,是武山教育的豐收年,高考考上名校的人數和進入本科院校的人數又創新高。其中,武山縣一中高考成績驕人,不少學子被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名校錄取。王輝是2020級畢業班高三二班班主任,說起今年的高考成果,他掩飾不住地自豪,“全班51人,全部都上了一本,其中一名學生考入清華。”他說,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於近年來學校堅持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得益於學校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從2017年開始,學校就與成都七中網校聯合共享網校資源,進行網路直播教學,為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提供了借鑑,特別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山縣一中校長康隨成說,近年來,學校堅持“德育為主、健康第一、張揚個性、全面促進內涵發展”的理念,狠抓學風、教風、校風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師資水平。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引進了一批優秀教師,同時為了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學校長期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選後派部分班子成員、年級主任和備課組長到河北衡水中學等學校考察學習,並與成都七中等學校進行長效性聯考,橫向對比發現問題,尋找差距,彌補不足,有力促進學校整體發展。
五年來,武山縣積極推行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精細化管理,全面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著力加強校本教研和“高效課堂”建設,高中學校逐步走上內涵式發展之路,全縣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同時,積極擴充各類教育資源,形成了多種辦學形式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基本格局。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內基本均衡,控輟保學工作實現了“無一人輟學”的目標;順利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級初驗和省級評估。
回顧過去,不凡業績令人鼓舞;展望未來,下一個五年發展路徑已經明晰,武山縣教育工作將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放眼未來,一幅讓群眾有更多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科學、均衡、優質的武山教育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