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我娃才讀幼兒園,但是已有家長在群裡發海報,號召小夥伴一起拼班報跳繩課。

老孃還沒翻過英語這座山,還沒淌過奧數這條河,馬上就要遇到跳繩這個小惡魔啦?

的確,「一分鐘跳繩」現在是小學生們必備的體育技能、升學的必考內容,甚至還決定了能否評優、評「三好」。娃怎麼教都學不會,要不是被逼急了,有哪個家長願意多花錢?畢竟,咱的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小朋友們學跳繩有多讓人抓狂,我給你看看。

有不會甩繩,怎麼甩繩都卡頭的。

有手腳不協調,腳永遠在繩子後面的。

有不知道怎麼連續跳躍,只能小心翼翼走過去的。

還有精力旺盛,一蹦三尺高的。

總之,會跳的娃怎麼跳都對,不會跳的娃各有各的難題。看別人家的孩子行雲流水,老母親怎能不捉急?

我上網查了下各年級的跳繩評分標準,一年級平均80個/分種才是良好,100個/分種才達優。

這意味著,我們要想辦法在孩子進入小學前,最遲在一年級開學2個月內要教會他們跳繩,不然別人都會,就自家娃不會,天天被老師點名那可不好。

我請教了一些經歷過這段痛苦歷程的媽媽,再結合一些教學影片,以及網上搜索的資料,決定先在家自己教。我們小時候讀書不也是玩著玩著就會跳繩了嗎,下面把我研究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學跳繩前先練習跳躍能力

建議孩子在4歲之前,爸爸媽媽多跟孩子玩一些跳躍類的親子游戲,增強跳躍的能力。因為跳繩是需要跳躍能力打底的,玩跳躍遊戲的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

跳躍遊戲有很多,比如跳圈圈、跳房子、學蛙跳、跳蹦床、跳起摸物、單腳跳等等。把跳躍能力鍛鍊好,孩子在實際跳繩的時候,腳底下就靈活多了。

1、雙腳玩石頭-剪刀-布

平時我們都是用手玩石頭剪刀布,其實用雙腳也能玩,可以鍛鍊孩子的彈跳和反應能力。尤其適合2-4歲的小寶哦,很多幼兒園經常這樣玩。

兩人面地面站好。家長或孩子有節奏地喊“1、2、3”。當喊“1、2”時,都用力向上跳,喊“3”時起跳落地成下列三種姿勢:兩腳併攏落地,代表石頭;兩腳前後分開落地,代表剪刀;兩腳左右分開落地,代表布。

根據兩腳落地的姿勢判別勝負,石頭勝剪刀,剪刀勝布,布勝石頭,贏得多者為勝。

如果家裡人多,還可以設定成守擂、攻擂的形式,像下圖這樣。

2、跳沙發/跳凳子/跳枕頭

從高處往下跳不用大人教,孩子們往往能無師自通。

在家裡,沙發不用來跳是沒有靈魂的!

凳子不用來跳是沒有靈魂的!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爬上去容易,下來難。孩子肆意跳上跳下,可以鍛鍊彈跳能力及平衡性,對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也相當有作用!爸爸媽媽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做好安全防護。

還可以把家裡有的靠墊枕頭拿出來,在地面上擺成橋,讓孩子踩著靠墊跑或跳,往返迴圈。

或者把靠墊+沙發+凳子結合成越野陣,跑跳起來一樣很激動。花2分鐘佈置,孩子們能進行半小時的身體遊戲,完美!

3、頂氣球

把氣球用細繩吊高,讓娃跳起來用頭頂氣球玩。每撞到一次,孩子都會有成就感。

4、摸高粘紙團

在門框上選擇一個孩子需要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度,貼上膠布,把有黏性的那一面面向孩子,然後用紙團揉一些小球。

先讓孩子跳起來,把小球一個一個粘到膠帶上。

然後再讓孩子跳起來,把小球一個一個取下來。

兩輪下來還是蠻累的,如果孩子願意,可以挑戰更高的高度,就是玩的時候不要選擇休息時間,不然樓下鄰居要投訴哈。

5、跳房子

跳房子需要單雙腳交替,更需要低齡段孩子的力量和平衡力,經過練習孩子們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有了提高,跳落的瞬間能站穩。

在室內的話,爸爸媽媽可以用膠帶貼在地板上跳,建議是購買“無痕膠帶”,這樣撕扯清理容易,且不留膠水痕跡。

6、手印-腳印-屁股印跳

在白紙上隨機畫上手印、腳印和屁股印,然後就讓孩子根據白紙上的印記跳躍,又考反應力,又能讓娃蹦跳,同時也不失樂趣哦。

7、花樣跳鞋子

把家裡大大小小的鞋子搬出來,依次擺成一排,單隻鞋子和一雙鞋子交錯著擺,每一個位置的鞋子最好擺成不同方向。看下圖:

讓孩子根據鞋子的方向跳躍,同時還要根據鞋子的數量切換單腳跳還是雙腳跳。分得清左腳右腳的孩子,還可以要求他們要匹配左右腳。

這個遊戲大人也可以一起玩,說不定還不如孩子靈活喲。玩法看動圖:

8、開合跳

這個遊戲大人和孩子需要通力配合,一起運動。

家長坐在地上,雙腳一開一合,孩子伴隨著開合跳躍。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20次為一組,每次8組。

這個遊戲同時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空間判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9、跳圈圈接龍

如果家裡有圈圈的話,拿出來一字排開,讓孩子依次跳過去。

不同的擺放方式,可以控制雙腳是併攏還是分開。

10、單腿跳遊戲

右腳單腳跳完後就換成左腳,雨露均霑,保證雙腳都能得到有效的鍛鍊。

把跳躍能力鍛鍊好,尤其是連續跳躍的能力,對之後學習跳繩至關重要。

如何教孩子跳繩?

孩子在4歲之後,已經可以比較均勻的彈跳之後,爸爸媽媽們就可以開始教孩子跳繩啦。我表姐家兩個孩子都讀小學了,學校給孩子們定了跳繩目標,每個孩子在家天天要影片跳繩打卡,足見重視程度。

▲選擇合適的跳繩地點

跳繩的場地可選擇地面平坦、軟硬適中的草坪上跳繩,在家時可以鋪上地毯和軟墊,預防孩子摔倒,也儘量減輕對樓下鄰居的干擾。

不宜在沙土上練習,否則,繩子揚起的塵土,容易迷住孩子眼睛,引起咳嗽。

▲下午3-6點這個時間段運動助長效果最好

此時孩子肚子已處於70%空的狀態,在相對低血糖及應激狀態下,是可以直接激發生長激素分泌的,加上運動本身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雙重因素重疊,便可促使生長激素分泌形成一個分泌小高峰,而且還能促進運動當晚睡眠中的生長激素分泌。

▲跳繩的選擇

很多家長給孩子用的是尼龍繩或棉繩,其實這是不合適的

尼龍繩和棉繩不適合初學跳繩的孩子,跳的時候會纏繞,繩子的阻力很大,跳不出速度,使用這種這種繩子,只會讓孩子們會對跳繩失去興趣。

目前比較專業的繩子有以下幾種:

膠繩適合進階者,速度和花樣都可以選擇;

鋼絲繩屬於追求速度的選手,繩子比較細、比較沉、阻力小,跳起來很快,但打在身上會很疼,不適合兒童使用。

初學跳繩的孩子建議選擇竹節繩,它是用棉芯把珠節串起來的繩子,珠子軟一點,打到地上有聲音,可做節拍,同時也不會彈起來,方便控制,也不纏繞。基本上小學生體育老師推薦都是用這種,某寶上或迪卡儂就有賣。

▲幾種材質跳繩特點對比▲

▲適合初學者的竹節跳繩▲

那多長的繩子最適合孩子呢?

教給大家一個測量方法:

用一隻腳踩住繩子,雙手握住繩子手柄往上拉至胸前,這個長度就是比較合適的。

不能太長,太長孩子甩起來費勁;也不能太短,太短跳不過去,容易卡繩。

教孩子跳繩可不是一上來就讓他拿繩子甩來跳,我們把動作分解,讓孩子一步步掌握要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跳繩分解動作學習 第一步:夾緊大臂

首先在雙手大臂內側分別夾一塊毛巾,這樣做是防止雙手伸得太開,跳繩主要是用手腕的力。

看下圖這位小妹妹跳繩時手的姿勢,就是大臂伸得太開了,這樣容易卡繩,而且跳久了容易累。

第二步:空手搖繩練習

動作要領:夾住大臂,手腕在身體兩側畫圓(讓孩子想象手裡其實捏了根繩),按照畫圈的節奏同時心裡默數1、2、3、4、5……夾住毛巾空手搖繩,孩子能更好的體會手腕用力的感覺。

第三步:空手搖繩+踮腳練習

動作要領:手在身前兩側畫圓圈,每畫一圈配合著踮腳運動。注意,提醒孩子踮腳時,感受前腳掌著地的感覺。練習這個動作主要是讓孩子先感受手腳的配合,感受手腕、腳尖發力。

第四步:空手搖繩跳躍練習

動作要領:前一步只是踮腳,這一步讓孩子嘗試著跳躍起來。跳躍的時候保持上臂夾緊,落地時前腳掌著地。同時心裡默數1、2、3、4、5……

練習到這一步,孩子基本能找到手腳配合跳躍的節奏了。

第五步:雙手搖繩練習

剛開始,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怎麼甩繩的,要麼繩子老卡住頭,要麼不知道甩繩和跳躍怎麼配合。所以需要先練習搖繩的方法,把握節奏。

動作要領:兩隻手分別抓一條繩子,夾緊大臂,在身體兩側畫圈搖繩,不要讓繩子打到自己的頭。讓孩子體會搖繩的感覺。

第六步:雙手搖繩+踮腳練習

動作要領:手腕發力搖繩,繩子甩到地上時要踮腳,讓孩子體會什麼時機踮腳,為跳躍做準備。

第七步:雙手搖繩+跳躍練習

有了第六步的基礎之後,我們開始做雙手搖繩+跳躍練習,繩子甩到地上時跳起來。連續甩繩,連續跳躍。這個練習是為了防止繩子甩到雙腳前,雙腳還沒有跳起來的情況。

第八步:連續跳繩2個

在前面7步都練習得比較熟練之後,讓孩子拿一根繩子,按照之前的動作要領先連續跳兩個,心裡默數1、2。

跳的時候可以慢一點跳,以跳過繩子,不卡繩為要求,不求快。夾緊大臂、手腕發力甩繩、前腳掌落地,把握繩子落地雙腳起跳的節奏。

第九步:連續跳繩5個、10個、20個……

練習循序漸進,當孩子能跳2個的時候,多多鼓勵他,再向連續跳5個、10個、20個一步步努力。

慢跳過關後,嘗試讓孩子加快一些速度,快速跳5個、10個、20個。

找到跳繩的節奏之後,孩子自然就能跳得更多。到後期能堅持半分鐘,一分鐘就是體力耐力的問題了。

趁著在家有時間,跳繩學起來啦。

學習跳繩不是一蹴而就的,把練習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小步驟,一點一點去攻克它,爸爸媽媽教孩子跳繩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多鼓勵少責備,基礎打牢,後期才能實現質變。

想想在陪孩子一起升級打怪的過程中,我們都翻過了多少山,淌過了多少河,跳繩這個“小惡魔”也一定可以被我們拿下的!加油啦~~

4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現實中少兒程式設計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