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編者按:  

《王老師的故事》受到讀者的喜愛,現推出姐妹篇《王老師的隨筆》。這些隨筆正如作者本人在前言中所說的,記錄了一個理科生對文科知識的理解與思考,行文清新質樸,幽默風趣,看似隨手拈來,實則精心運籌,可供細嚼慢品。

前言:一個理科生眼中的文科知識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轉化

教學案例怎樣寫教學案例?我按照省教研室的有關要求,試寫了一個。這只是個骨架形式,僅供老師們參考。 王靜江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轉化

1、 引子

什麼是抽象思維?什麼是形象思維?這好像不是什麼需要論述的。

經驗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抽象的東西學生不易接受,而形象的內容學生便好理解。

2、 背景

這是一道改編過的高考題:

右圖是科學家新合成的一種有機物,它的分子式是_____

所謂改編,原來是有這樣一些描述的:對於烴的結構,人們習慣只畫出碳與碳之間的連線,所有的氫原子都省略了。但人們仍能從鍵線式上看出它的化學式。

3、 過程

常規的教學是讓學生把被省掉的氫原子標出來,再寫出分子式。這就是一個把抽象轉化為形象的過程。

不要這個過程行嗎?

我是這樣教學生的:把圖形想象為實物,用手去“摸”圖形的邊。“感到”刺手的,那就有氫原子,且只有一個。

這樣就把氫原子的個數“摸”出來了。碳原子的個數直接數圖形的交點就是了。實際結果非常好,學生都會了。

4、 反思

為什麼這樣教效果好?圖形是個抽象的東西,而“摸”卻是形象的,“刺手”也是形象的。

什麼是“刺手”的?那就是圖形中突出的地方。而這些形象的“觸覺”,其實是幻覺。是從抽象中產生出來的。

5、 結論

將抽象轉化為形象,是老師的技能,教學藝術是無窮的。

盧淑芳和祝春和

我剛到浙江江山中學教書,分在江山中學陳家安分校。這裡是學校的農場,至少有100畝土地,但只有容納4個班的教室和宿舍。

那時江中每屆招生8個班,所以高一年級輪流來此讀一個學期。有一個學期,我在陳家安分校上課,帶隊的是副校長祝春和。

我教化學要求學生背元素週期表,第一主族是“氫 鋰 鈉 鉀 銣 銫 鍅”,第二主族是“鈹 鎂 鈣 鍶 鋇 鐳” 。

我讓學生齊讀,聽見學生大聲地讀成:“親你鈉鉀盧淑芳”“被沒蓋死背來”。我自己也覺得好笑。

盧淑芳是我的中學同學,當年她在江山中學擔任團委書記,很多學生認識她。

有一天早讀,規定是讀英語。先是由英語老師帶讀單詞,當時老師在高一(3)班,正常的教學程式是,老師帶讀一句,學生連讀三遍。

可是隻聽見學生非常整齊又非常大聲(超出正常的大聲)地讀著“祝賴、祝賴、祝賴、祝賴、祝賴、祝賴” 已經不是三遍了,而且連高一(4)班也大聲和合。

我知道,這個英語單詞是“七月 july”,可怎麼會引起這麼多學生的共鳴?我問捂著嘴笑的英語老師,這是怎麼回事?英語老師在我耳邊小聲地說:“祝賴就是祝春和的外號。”

後記:

盧淑芳八十年代初調杭州,任浙江省總工會宣傳部副部長。2012年8月因癌症去世,享年65.。

祝春和是文革前大學畢業的數學教師,歷任江山中學副校長、江山進修學校副校長、江山二中校長,至今還是江山教師退休協會的會長。

因小時候家裡窮,頭上生了瘡,無錢醫治,成了癩痢,也不是很嚴重,頭上一小塊地方沒頭髮。但從小就有祝賴的綽號,他自己也不忌諱。

1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為解決種族隔離問題,紐約市數百家中學擇校不看成績,靠抽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