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讓家長、老師、孩子都無比頭疼的一門學科。
為了不讓孩子在上小學後,數學被落下,於是很多家長都決定讓“笨鳥先飛”,早早的帶著孩子做數學啟蒙。
但是,很多家長都並沒有搞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掉入了誤區當中,家長勞心勞力,孩子也痛苦萬分。
誤區一:認為數學是智力衡量的標準孩子如果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數學天賦,就認為孩子智商高。
孩子什麼事情完成的好都歸結於他智商高,而不是他的努力,他的思維。
如果孩子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平平,家長就認為孩子不是很聰明。
那麼家長勢必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給孩子,孩子也會產生消極想法。
認為我學習不好,是因為我笨。
這樣失去了更新自己能力的動力,容易固步自封。
誤區二: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背乘法口訣表無論是數數還是背乘法口訣表,家長的這一行為都是在把數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
孩子只是在死記硬背,孩子愛你不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有多少孩子,能夠流利地從1數到100,但是拿出一串葡萄問孩子這是多少顆,孩子卻回答不出來。
《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讓孩子“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這裡面“實際意義”這4個字才是重點。
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並且Jo Boaler的團隊還針對2000個孩子展開調查研究,最終研究表明,很多數學低能力學生都是很早開始死記硬背數學運算公式和口訣,由此失去了理解和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
到最後,數學思維能力很差,數學成績只能是平平。
數學並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需要孩子思維靈活。
在他的著作《這才是數學》一書中,她也曾說道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利呢?1、家長先要放下對“數學”的偏見
家長不要把“數學很難”的思維帶給孩子,讓孩子還沒有嘗試數學,就先入為主的認為數學很難。
2、要把“數學”放在生活中
孩子的思維形成是這樣的:
動作思維(0-3歲)——形象思維(4-6歲)——抽象思維(6歲以後)
所以說,想要給孩子做好啟蒙,就一定要用具體的故事和實物解釋公式和數字背後的意義。
比如讓孩子理解“5”這個含義。就要告訴孩子“5”代表5個房子,5輛汽車,5朵雲……
讓孩子理解5-1=4就要告訴孩子,5個房子拆掉1個,就剩4個;5輛汽車開走1輛,就剩4個;5朵雲,飄走1朵,就剩4個。
3、要讓孩子明白長短、大小、分類、排序等概念
數學啟蒙從來不只有背乘法口訣表、計算加減法,這只是一部分。
真正的數學啟蒙,是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而分類歸納、圖形認知、空間想象力等才是對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有幫助事情。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