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做父母的都關心孩子的作業問題,因為孩子能否高效、有質量地完成作業,關係到孩子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父母關心孩子的作業問題,更現實的原因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寫作業時磨蹭拖拉,導致作業經常完不成,而且屢教不改。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告別寫作業磨蹭拖拉的習慣呢?下面我們針對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教育方法,便於孩子養成高效完成作業的習慣。

1.追求完美

(1)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打罵孩子,而要用獎勵、讚美、肯定等正面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改變完美主義傾向。比如,跟孩子說:“只要你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作業寫完,字跡不是很工整也沒關係。”父母甚至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為孩子加快寫作業的速度注人動力。

(2)教孩子少用橡皮,甚至沒收孩子的橡皮,允許孩子的作業中出現一些塗抹現象。這樣也可以淡化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讓孩子不再一味追求完美。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對橡皮的依戀就會淡化。

2.被逼無奈

對孩子的作業量做一個統計, 給孩子規定完成的時間。孩子做完作業,父母應給孩子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允許孩子玩一個小時,孩子可以看電視,也可以上網,還可以出去找同學玩。這樣的話,孩子才有寫作業的動力。當然,父母要避免孩子為了早點去玩,故意敷衍了事,隨便應付作業。

3.條理性差

對於條理性差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合理安排做作業的次序。父母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則,引導孩子對各門功課進行排序。比如,按由易到難、作業由少到多的原則排序,然後逐一地完成各門作業。當發現孩子一門作業還沒做完,就換門作業時,父母應及時提醒: “為什麼要換一門作業呢?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如果孩子遇到了難題,父母可以啟發孩子去思考。若孩子還是無法解答,父母又無法幫到孩子,可以允許孩子做下一門作業。

4.基礎較差

父母可以先問孩子,是什麼原因不會做作業,是基礎較差,還是上課沒聽懂。如果是前者,應該為孩子補課,比如,請家教或父母給孩子補習;如果是後者,則應提醒孩子以後上課要認真聽講,然後讓孩子迴歸課本,結合課本知識,複習老師所講,爭取弄懂相關知識,再去做作業。

8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驊西街道青年南大街社群:社群“微課堂”創新社群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