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學生認知能力上的“差異”。
學生的認知能力包括感覺知覺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推理和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認知能力上,學生的表現是有“差異”的。認識差異宛如認識“危機”,“危”“機”並存,可化“危”為“機”呈現機會的一面。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是教科書式的化“危”為機的典範,中國的國民經濟年將增長2.1%,其中11月份創多年進出口新高。
“差異”由“差”與“異”組成。“差”指學生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有強有弱,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家長和老師都要基於這個“差”搞好教育。另一方面,又存在著“異”,“異”就是認知類形不同。有的學生善於思辯,有的善於記憶,有的注意力非常強,有的動手實踐能力強。有的綜合幾項能力強,有的一項能力突出。教育和職業規劃一定要基於學生自身“異”的客觀存在。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學生這一塊特別容易忽視他們的教育潛力。過去,教過的一名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不強,不及格是常態,但冬天生爐子季節,一個13歲的少年,競然給老師辦公室搭了一個磚的“掃地風”爐子,這給老師也是困難的一件事。可見其動手能力之強。那時縣級沒有職業教育,自己學了廚師,隻身去縣內一個鎮獨立創業開飯店,混得風聲水起。假若有職業教育,學甜工、車工、洗工等,那沒準成為大工匠!我們身邊人這樣的例子不乏其例。一個國家需要實體經濟,製造業靠工匠支撐,具有工匠精神的成為大國工匠的正是那些動於實踐能力強的人。軍隊裡的專業軍士,最高級別“兵王”達到師級,這樣的人才有時比普通軍官還重要。
如此說來,學生動腦動手能力潛力都是培養人才的基礎。不可厚此薄彼,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