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為人師表一定要行的端做得正,才不會被詬病,才能教育出品學兼優的學生。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
教師是一個很受大眾尊重的職業,教師身上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很神聖。若一個孩子一生能得一位良師,乃終生之幸。可見老師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國一位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可敬的存在,他在13歲考入清華,共帶出了79名院士,但晚年的時候卻只能乞討度日,為何?
這位教師的名字叫葉企孫,他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之家,他的曾祖父是藹臣公、祖父是葉佳鎮,這兩位都在朝中任職過。葉企孫的父親在考中過功名,葉家家境殷實,所以葉企孫從小就接受著優良教育。其父葉景澐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個思想眼界很開闊的人,他不僅讓葉企孫學習傳統的文化,還讓他接受西方教育思想的薰陶,這為葉企孫日後的職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葉景澐擔任過上海敬業學堂的校長和清華大學的老師,他靈活變通,能及時的跟進教育方式。看見國際國內的教育發展趨勢後,他在學校就開始推行西方教學模式,為國培養出很多的優秀學子。葉企孫既是葉景澐的兒子也是他的學生,父親在他的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
葉企孫從小就聰穎過人,加上父親對他的出色教育,他在13歲就考入了清華學堂。20歲時考上公費留學生,兩年之內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課程,不得不感嘆葉企孫真是一個天才般的存在。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進修完畢以後,葉企孫又考入了哈佛大學,五年內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文憑。葉企孫在那個年代能擁有這樣的成就,屬實驚人。
以葉企孫的資質完全可以在美國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堅持選擇回國,因為他想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用來報效國家。葉企孫回國後,選擇在清華學堂擔任老師。他想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力量來改變祖國現狀。葉企孫從國外留學歸來後,卻從一個普通老師開始做起,低調又敬業。當清華學堂物理系成立時,他成為了第一屆系主任。
為了教育事業葉企孫終生未婚,他將所有的心思都撲在教育上,一共培養出了79個院士。如今的清華校園中,他的雕像仍舊矗立在那裡。葉企孫為清華大學所做出的貢獻,讓每一個清華人都不會忘記。他在傳授學生知識時,還不忘教導學生一定要愛國,向他們灌輸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桃李滿天下的葉企孫,教育的這些優秀的院士中,就包含了大眾熟知的錢學森、楊振寧、錢偉長等人。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得意門生,他們輝煌的成就離不開葉企孫的悉心教導。
他將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孩子一樣疼愛,學生熊大縝對葉企孫的影響頗深,在七七事變爆發時,葉企孫和熊大縝本可以到國外躲避戰亂,但他們二人都選擇留下為國家貢獻力量。熊大縝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戰爭中,造出一大威力火藥。葉企孫則選擇儲存教學資料和科研資料,不讓這些珍貴的資料在大戰中被破壞。
38年,熊大縝被貼上反動派的標籤,他還沒來得及為自己聲討,就慘遭殺害。葉企孫聽見這個噩耗,愛學生如命的他當即決定為熊大縝討說法。葉企孫帶著熊大縝的資料到處奔波,只為證明學生的清白,但他不僅沒能幫熊大縝申冤,反而迎來了禍患。他被訂上頑固派標籤,眾人將他抓起來批鬥。
經歷這場風波後,他的精神狀態開始變得異常。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天之驕子晚年會遭此橫禍,著實讓人心痛,精神失常後葉企孫經常會產生幻覺,幻想著自己還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讀書郎,心中懷揣著教育育人的夢想。人們看見的葉企孫,身上早已沒有了學士風範,取而代之的是衣衫不整、兩鬢花白,在街邊乞討為生。
葉企孫的經歷令人感到酸楚,他本是國家的驕傲,卻因特殊的年代背景淪落至如此地步,讓人感慨命運無常。但如今為國家做貢獻的有志之士,都會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國家的進步,也是我們內心能夠感到欣慰的事情之一。當然不僅是我國的教育者們,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學習葉企孫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
參考資料:
《烏申斯基語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