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杭州孫媽媽因發表了一則“全班只有我兒子沒有出過國”的微博登上了熱搜。
家境並不是很好的孫媽媽,對唯一的兒子非常寵愛,明明可以上普通的公立小學,但是孫媽媽堅持把兒子送進學費高昂的民辦學校。
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想要出國遊學兩週,學費最低3萬元,相當於她三個月的工資。
得知兒子是班裡唯一一個沒有出過國的孩子,孫媽媽馬上不淡定了,為了不讓兒子感覺低人一等,孫媽媽咬牙拿出三個月工資,資助兒子出國遊學。
很多家長像這位孫媽媽一樣,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條件,他們以為這樣的“高投入”會有“高回報”,實質上也只是買了個心理安慰,孩子不見得會有多大改變。
以愛之名,為孩子提供開闊眼界的機會無可厚非,但是單憑物質的豐富,只會養成孩子的攀比心理,教育的真諦離不開父母的用心陪伴。
貝多芬曾經說:沒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更神聖的職責了。
教育孩子不是簡單能用“窮養與富養”所涵蓋的,窮養不是忽視,富養不是溺愛,一切與愛無關的教養都是演戲。
01 富其眼界、強其心智才是最好的教養
廣東90後單親爸爸,為給女兒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帶著女兒騎行4139公里,從廣東到拉薩,歷經71天,沿途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旅途中困難重重,遇到了最難走的路,實在騎不動,爸爸就換個姿勢,推著女兒走也一樣過去。
從平原到高原,他們看到了草原雪山,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甚至交到了最真摯的朋友。一路走走停停,女兒敢騎大馬,敢走夜路,沿途看到了課本里沒有大自然風景。
4139公里的騎行,女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無論是對於爸爸還是孩子來說,這都是一生最珍貴的經歷。
河北農家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中文系,她的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無數人。
同班男生嘲弄我身上“土得掉渣”的棉襖,媽媽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學校離家好幾公里,媽媽用一輛舊腳踏車接送我和弟弟,在別人眼中近乎是“演雜技”的樣子,對我們而言卻是一路的歡聲笑語。
母親早早地教我開始背詩算數,讓我比別人早上一年學,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攀比心理,而是她盼望著我更早地擺脫矇昧與無知。
對王心儀來說,母親是良師,更是益友。王心儀記憶中的重要場景,母親從未缺席。
出生在貧窮家庭,雖然讓王心儀的童年缺少了芭比娃娃和零食的陪伴,但卻多了和媽媽一起捉蟲子餵雞、和弟弟一起爬樹摘果子吃的愉悅。
貧窮可能會造成物質的匱乏,但是媽媽的用心陪伴和對知識的執念,足以讓這位曾經貧窮過的女孩內心富足,自信地走向更遠的地方。
意志上的窮養,會讓孩子更懂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而精神上的富養,則會讓孩子擁有努力生活的動力。
02 毫無底線的富養是最失敗的教養
四川一位爸爸,因為離婚覺得虧欠女兒,對女兒有求必應。女兒提出出國唸書,爸爸二話沒說,就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存款一分不剩的打給女兒。
在爸爸生病急需用錢時,女兒不但對爸爸不聞不問還拉黑了所有的親人,用爸爸一生的積蓄帶著男友肆意揮霍。
身體患病又恰逢失業的爸爸,連給自己買藥的錢都沒有,走投無路之下,只能選擇在網上曝光這件事情,期望女兒能回頭。
父母卑微到沒有底線,孩子就敢囂張到無法無天,父母百依百順的愛,助長了孩子對親情毫無底線的無視。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吐槽自己10歲的侄子對其父母赤裸裸的嫌棄,引起了熱議。
這位10歲的孩子很聰明,奧數、輪滑、圍棋各個拿手,英語口語也很棒,全班考試得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學霸。”
就是這樣一位人見人誇的孩子,竟然毫不留情地說自己的爸媽不配有他這樣的兒子,因為父母沒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車,同學們都拿蘋果手機,而他只能拿兒童手錶。
年僅十歲的男孩,用一句冷冰冰的話回報著父母的辛苦養育:“我努力優秀,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一個用物質的多少來衡量自己原生家庭好壞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這個年齡段該有童真和感恩,讓不少網友覺得“冷汗直冒”。
生為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全部,卻養出一個“白眼狼”。父母捨棄自由、放下尊嚴,傾其所有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從不捨得讓孩子看到生活中的不容易。在這樣的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只有赤裸裸的自私和無情。
03 什麼樣的“富養”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飛的高不高,而教養卻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究竟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1、愛的滋養,是教養最有力的方式
演員袁泉回憶自己11歲獨自到北京學習京劇的經歷,每天早晨天不亮就開始練功,非常辛苦。
努力練功卻總是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小袁泉心裡備受打擊,爸爸來信說:“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
7年的寒來暑往,正是這樣一封封滿載著鼓勵和愛的家書,讓袁泉重拾信心,有勇氣面對失敗。
長大後的袁泉每次提及這段艱難歲月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父母對她的鼓勵和肯定是她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對孩子來說,即使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句肯定。孩子透過父母看世界,父母給予孩子的迴應就是世界對孩子的態度。
2、規矩的約束,是教養的最好體現
李玫瑾教授說:在家有教養的人,出門一定有規矩。
郭德綱多次在節目中提到,家裡規矩嚴謹,他給父親打電話都是站著說話,他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一起參加節目郭麒麟向來都是畢恭畢敬地站在父親身邊。
正是在這樣嚴厲家規地約束下,才讓郭麒麟無論是在節目裡還是日常生活中,表現得禮貌得體。和長輩在一塊兒,長輩站著他絕不坐著、長輩手裡有東西他絕對搶過來拎著。
郭麒麟多次用他謙遜、低調地言行重新整理著大家對他的印象。那些刻在他骨子裡的規矩,早已變成了良好的教養,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教養與出身無關,與金錢無關。用愛引導,用規矩約束,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3、心懷感恩,是教養的必修課
微博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暖心影片。
一個10歲小男孩,拿著自己一分一分攢下的8800元,帶著媽媽去商場買鑽戒。
媽媽捨不得買,故意在商場了逛了一圈,假裝選擇了一款價值5萬多元的戒指,希望孩子能知難而退。沒想到看到價錢後,孩子竟然著急地哭了起來,央求媽媽無論如何要收下他這份心意。
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小男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別的小朋友拿著零花錢買零食時,他卻悄悄地把零花錢存起來,送給媽媽一份裝滿愛的心意。
鑽戒有價,情意無價。用愛澆灌孩子的心,必然能收到感恩的回報,這才是家教最該有的樣子。
教養,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也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個家庭任何一對父母都能送給孩子的無價之寶,是為孩子心靈世界打造的一盞智慧之燈。
無論從物質、金錢還是情感上,生搬硬套用“窮養、富養”來教育孩子,對孩子百害無一利。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窮養、富養都比不過用心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