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文 / Amy

我們很容易被誤導,認為記憶不是好的學習方式,因為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那種被逼著背誦全文的痛苦經歷。但孩子早期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的背誦和記憶,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就無法在日後靈活應用。

背誦也是一件特別容易讓孩子喪失學習動力的事情,那麼面對這些記憶任務,怎樣做才能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呢?

你們可能會想,如果讓學習變得有意思就行了啊,讓孩子邊玩邊學,說的沒錯,在遊戲裡中學習、記憶,利用孩子喜歡挑戰和打怪通關的特點積累知識不就行了。沒錯,這確是是一個好方法!

但另一方面,有的學習過程本身並沒有那麼好玩,比如背古詩,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他們確實很難完全搞懂古詩詞中含蓄晦澀的意義,就很容易喪失興趣。不光是背詩,孩子上學之後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有相當大一部分,並沒有那麼有趣。

[機智]那麼除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還有什麼能讓孩子充滿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心理學界有很多人都嘗試解釋這個問題,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德西和瑞恩。他們發現,如果人要有持續的動機做一件事,必須同時滿足勝任能力(勝任感)、自主性(自主感)、人際關係的需求(需要感)。

第一個就是自主性

生活中孩子的事情,做決定的全是大人,孩子只是一個執行者。怎麼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主的,一個特別聰明的方式就是給孩子選擇權。比如說,今天要學好幾樣內容,你想先學哪個?多讓孩子選,而不是讓他覺得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另外呢,也給孩子說一說這個任務的好處,當他感受到它的意義,也更容易去做這個事。在美國,老師特別強調培養孩子主人翁的意識。給孩子任務之前一定會解釋和拆分這個事的目的,不講大道理,而且會給孩子有限而且有趣的選擇。但你也會擔心,孩子說不感興趣就不感興趣,說放棄就放棄,怎麼放心讓他做決定呢?

第二個就是勝任感。

所謂勝任能力就是孩子能夠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做得到就有成就感,做不到就容易出現挫敗感。還拿古詩這件事舉例子,給孩子聽兩遍就讓他複述出一整首顯然超出了學齡前孩子的能力範圍,很容易讓孩子挫敗不願意再背了。這裡有一個小建議,就是任務的拆解,比如你說鋤禾日當,讓孩子說午,這個是相對容易的,孩子做到了要給予及時的鼓勵,然後增加難度,你說鋤禾,讓孩子接日當午。這背後更底層的設計邏輯是把古詩的學習大目標拆解為多個小目標,給他制定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目標,逐步培養孩子的勝任感。如果孩子實在吃力,我們也要接納孩子沮喪的情緒。比如,告訴他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瓶頸期,媽媽也會有。

但只有這兩點,孩子就能意識到這個事情是他需要做的嗎?

作為家長我們要認識並且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力,知道哪些是他們喜歡的、可以做的,給孩子設定合理的預期,然後儘可能地給孩子支援和陪伴。在愛包圍下的孩子會更有意願去達到家長的預期,甚至做的更好。

最後,小劫一下,想要培養孩子愛學習的內在動力,除了讓學習變得有趣,家長們還要努力做到內在動力的三要素:勝任能力、自主性、需要感(人際關係)。希望大家以後在孩子不願意學習、輕易放棄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就判斷他是因為不喜歡這件事才不做,而是應該去想想、看看孩子的需求,哪些沒有被滿足。有什麼是你們能做的。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培養學生的體美勞意識,養成增強體質、審美境界、吃苦耐勞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