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一輩的總說"讀書改變命運",有的人認為這樣言過其實,讀書不一定有用,但紀錄片《出·路》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了讀書、教育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越是不努力,孩子就越沒有出路。
從2009到2015年,導演鄭瓊花費6年的時間去記錄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馬百娟、徐佳、袁晗寒)的成長曆程:6年過去,馬百娟放棄了自己去北京的願望,嫁為人婦;徐佳透過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在大城市找到工作,逐步改變自己的命運;袁晗寒有父母的支援,按照自己想法過生活。馬百娟因父母無法逃離,徐佳則是在母親的督促下蛻變,孩子的出路真的是父母給的。
事實:父母多努力,孩子才有出路就像紀錄片中的馬百娟,她心中有著走出大山的願望,卻無奈父母不支援,學業被父母中斷、人生被父母掌控,她註定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父母思想上沒有改變,認為讀書無用、努力改變不了現狀的想法,讓父母也放棄了改變和努力,進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沒有出路可選。
徐佳的母親則不同,她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她在努力地生活,也督促徐佳努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這才帶來徐佳的蛻變。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父母的努力,真的決定孩子的出路。我們付出了多少,孩子才能獲得多大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受到父母影響現實向我們證明,孩子的成長真的靠父母,不可能完全靠孩子去改變,他們能否蛻變,很大程度要看父母的表現。
1、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怎樣的,孩子就表現得怎樣。就像馬百娟一樣,在時間的打磨下,慢慢地接受了父母的想法,忘記了自己想出去的念頭。
2、成長需要父母的支援。如果馬百娟的父母支援孩子唸書、走出大山,或許她就能像徐佳一樣,擁有不一樣的生活。徐佳有母親的鼓勵和支援,他才能有機會繼續讀書,在大城市發展,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想要孩子有更多出路,家長應該這樣做我們總說,靠誰都不能靠自己,但孩子的成長卻不能完全靠自己,他們還沒有能力去靠自己,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的努力,才能給孩子更多出路。
1、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都時刻看著我們,所以家長最好保持努力、積極的生活狀態,可以陪著孩子玩遊戲、看書等,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也不要整天都抱著手機,這對孩子會有負面影響。
2、引導孩子去嘗試。孩子對所有事物都很好奇,這個時候就得讓孩子多去嘗試,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要有容錯精神,允許孩子犯錯,這樣才能有孩子有更多成長。
3、尊重和支援孩子。父母的尊重和支援是孩子追夢的基礎,我們不能去主宰孩子的人生,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支撐,讓他們能夠無所畏懼。就像徐佳一樣,能夠專心在學習上,不會被家庭拉後腿。
孩子的成長,雖說不是家長掌控,卻受到我們的影響,父母越是努力,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出路,若是我們不努力,那麼我們只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