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導讀 王開東教師一旦真正將生命投入到教育教學事業中,那麼便可以在生命終結時說:我這一生,看到過絕美的風景;而後世高尚的人們,面對我們的骨灰,將會灑下熱淚。
上帝讓你成為一名好教師
我一直試圖找到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理由,也即我們為什麼要成為一個好老師。
宏大敘事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為了孩子的生命奠基;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輝煌;為了教師這個職業的不能承受之輕。
這些都是,但似乎都沒有說中核心,說得讓我們怦然心動。
誰都知道,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勢必要付出艱辛、汗水,勞累、疲倦,在無數單調時間的消磨,孜孜不倦的求索之後,或許,我們還是一無所獲,兩手空空。成為好教師的路上,不僅荊棘叢生,蛇蠍遍地,甚至伴隨著曲解,嘲諷,風言風語。
當你努力工作,努力探索教育本質,把寫作變成了一種常態……有人就說了,會寫作,不一定會教書。分數才是硬道理,沒有成績,再會寫也是白搭;
當你努力教書,學生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人又說了,你只會教書、寫作,你完全沒有生活,這樣的老師,註定是一個可憐蟲。
當你有了一點點生活,開始把日子過得行雲流水……有人又說了,你只會教書、寫作,過著枯燥的生活,你沒有情調,更不會調情;你還不會抽菸、喝酒,你這一生白活了……
有時候,禁不住想,成為一名好老師為什麼那麼難,上帝為什麼不獎勵好老師?
直到有一天,看到《芝加哥論壇報》的主編——西勒·庫斯特對一個問題的求解,才算是豁然開朗。
1963年,一個7歲的小姑娘瑪莉·班尼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的西勒·庫斯特。
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麼都不幹,只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如果是,那麼,上帝為什麼不獎勵好孩子?
這個問題,讓西勒·庫斯特非常棘手,也非常沉重。
十多年來,孩子們有關“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為什麼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他收到不下千封。可是,他實在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也是他的困惑所在。
西勒·庫斯特是這樣回憶那場婚禮的:牧師主持完儀式後,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於激動。總之,在他們互贈戒指時,兩人陰錯陽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牧師看到這一情節,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石破天驚,茅塞頓開,豁然敞亮!
右手成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的確沒有必要把飾物再戴在右手上了。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後來,西勒·庫斯特得出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的最高獎賞,讓惡人成為惡人,就是對惡人最大的懲罰。
西勒·庫斯特解決了我們最大的一個難題。
讓一名教師成為好教師,就是上帝對我們最大的獎賞;讓一名教師成為一個平庸教師,就是上帝對他最大的懲罰。由此看來,教師這個職業不需要太多的回報,真正的持久的永恆的回報,來自於工作本身,來自於教育故事的沉澱,來自於偉大真理帶給我們的強烈震撼,來自於知識帶給我們“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滿足與高峰體驗,來自於師生生命的互相灌溉,以及隨之而來心靈交融之後的完整與充實。
教師一旦真正將生命投入到教育教學事業中,那麼便可以在生命終結時說:我這一生,看到過絕美的風景;而後世高尚的人們,面對我們的骨灰,將會灑下真誠的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