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中,冬月和馮夕的三世情讓人動容,子鳶和道樂的互動讓人歡喜。只是作為女將軍的聞心小時候太可憐了,事業心強的父親聞鄴動不動就扇耳光,把孩子關小黑屋,還覺得管教孩子是自己的事,外人無權置喙。
管教孩子確實是父母的權利,但是把孩子當做私有品隨意打罵、懲罰,卻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表面上變得乖巧、安靜了,其實內心蓄積著憤怒和抱怨,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只會想方設法地反抗父母。
如同丹尼爾·西格爾在《去情緒化管教》書中講道,在管教孩子方面,靠程式預設自動航行的下意識方法來管教孩子是不太可行的。我們可能就此飛進幽暗的積雨雲中,這段航程勢必顛簸。
這本書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繼《全腦教養法》之後,給我們父母帶來的全新力作。它可以幫助我們透過愛與歡聲笑語代替吼叫和懲罰,從而幫助父母保持理智,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理性引導,將情緒崩潰的時刻轉化為孩子大腦進化的機會,幫助我們和孩子做到去情緒化。
那麼,在孩子大哭大鬧時,我們如何教而不是管呢?如何做到去情緒化管教呢?畢竟,與其讓孩子在恐懼中壓抑自己的衝動,最後親子衝突不斷,不如培養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好。
1、為什麼我家孩子是這種反應《今夕何夕》中小聞心看到死去母親的屍體,生氣地推打父親,讓父親把母親還回來,一直在不停地大哭大鬧。其實是源於對母親的思念,是孩子失去親人後的正常的反應。不要說小孩,就是我們大人,在親人去世後,都會失去了理智,大哭大鬧地推人、鬧騰。
但是父親聞鄴因為不懂孩子,把小聞心的哭鬧當做小孩脾氣,認為她無理取鬧。不僅對女兒扇耳光,還讓僕人把她關到小黑屋中,希望她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有大家閨秀的樣子。
可是,孩子只是孩子,他們的上腦和前額皮質層還沒有發育完全,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只有懂孩子,知道他們現階段的能力侷限和發育,才會更好地管教孩子。
如同《去情緒化管教》書中所說,我們有時覺得孩子是不想如我們期望的那樣做,實際上是他們不能,至少現在還不能。
比如一大早,原本時間緊張,我幫助4歲的女兒洗漱,但是她突然發火,把衣服扔地上。如果我當時進入自動航行模式,就會覺得孩子是故意和我作對,故意來氣我,就會呵斥她不聽話。但是,我明白她現在是有起床氣,明白她處在情緒的漩渦中,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放下內心的破壞性假設,而是告訴孩子我的感受:“你把衣服扔到地上,會弄髒的,媽媽看著不舒服。”然後等孩子平靜下來。
當我們處在缺覺或者高壓下,就難免會進入自動航行模式。這時候,我們可以在內心問自己:“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是這種反應?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失去了控制?”當我們拋棄內心的破壞性假設,帶著好奇心去探尋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秘密時,我們就會更懂孩子。
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是挖掘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秘密,從而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咬牙切齒地訓斥孩子,用威脅和恐嚇懲罰孩子,讓他們失去對親人的信任和聯結。
2、此時此刻,我想教會孩子什麼我們是想教給孩子暴力和恐懼,還是教給孩子自控、分享和負責任的能力?
在孩子大哭大鬧時,確實會讓我們顏面掃地,傷自尊,我們也很容易進入自動航行模式,下意識地責怪或者恐嚇孩子。但這樣做,只能起一時的震懾作用,讓孩子在恐懼中壓抑自己的不當行為,孩子卻失去了建構大腦和情感聯結的機會。
如同《去情緒化管教》書中所說,管教孩子不是用吼叫或者威脅管孩子,而是教孩子:比起訴諸暴力,總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既得家長的注意,又無須自己生氣發火,從而有更好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以,下次在孩子發火或者行為不當時,我們應該在內心反問自己:我們想教會孩子什麼?是責任、擔當、時間管理、分享的能力?還是單純地發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聽話,從而把強權和控制教會孩子。
3、該怎麼教效果才會更好《今夕何夕》中,扇耳光、關小黑屋的舉動,不僅沒有讓小聞心理解自己的父親,還讓她出現了幽閉症,在黑暗的房間裡就會胸悶氣短,同時產生了叛逆之心,時時和父親鬧彆扭。
《去情緒化管教》書中講道,不論是打孩子、長期孤立孩子,羞辱孩子、大吼大叫來威脅孩子,還是透過坐冷板凳的方法來管教孩子,都會刺傷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注意力從自身行為以及怎麼改正上,轉移到對抗家長以及父親對自己的傷害上去了。
所以,在孩子發火、打人或者不當行為時,我們先在內心反問自己:怎麼教才會效果最好?幫助孩子度過情緒難關,而不是壓抑孩子的情緒,最後引來大爆發,或者青春期的叛逆。
比如,在我們因為忙碌沒有搭理孩子,導致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蹲下來抱住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邊等他平靜下來,對孩子感受表示認同,給孩子的情緒命名,從而來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你剛才叫媽媽半天,媽媽因為忙沒有迴應你,你很生氣,是不是?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媽媽有時候等待很長時間,也會生氣的。“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後,我們再和孩子講道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贏得合作,從而幫助孩子建構大腦。
寫在最後我們並非完人,不能做到每次都能在孩子發火時連問自己三個問題。但是我們的每一次努力,就會幫助我們父母,減少進入自動航行模式的恐嚇和吼叫次數,從而幫助孩子建構他們的大腦,增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讓親子關係越來越融洽。
願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在一次次的練習中,都能做到去情緒化管教,從而教會孩子有益於成長的必修課。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我想請你幫我小忙:
3、留下你的足跡和困惑,你有困惑,我有酒,成長路上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