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這東西,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剩下140分就真的沒辦法了。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段子,講述了學數學的心酸。很多人在學數學面前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而這種痛苦可能並不是錯覺。
有一種說法是,學習數學的中樞是人大腦的痛苦中樞,所以你在解數學題的時候就感覺像有針刺痛了你的那個區域,所以很多人感受到痛苦想逃避。
咱先不管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但確實得到了數學學渣的認可。但如今這個時代,你不能因為痛苦就不學了。
數學是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大資料等等網路時代新興行業的基礎科學,數學學不好,未來立足太難了
就連現在提倡的STEAM教育理念,都是以數學作為基礎工具,可見數學是未來孩子逃不出的學科。
那如何學好數學呢?聽聽前上海中學校長、特級數學教師唐盛昌的說法。
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往往體現為思維的跳躍性和縝密性的完美結合。——唐盛昌
一、思維的跳躍性
所謂跳躍性思維,說白了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從命題跳到答案,並再一步推而廣之到其他相關的可能的一種思考方式。
這種人想象力非常豐富,在數學學習上,這些孩子總是能夠出其不意地想到一個題目的其他解法,這樣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機靈鬼、腦子活!
這種孩子因為跳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所以他們的預見性非常強,對於找規律這種事兒特別擅長。但有一個問題,可能出現邏輯的不嚴密!
二、思維的縝密性
《禮記·聘義》:“縝密以慄,知也。”
所以特級數學教師唐盛昌強調,要跳躍性和縝密性完美結合。什麼是思維的縝密性?縝密性體現在嚴謹、周密、邏輯性強。
比如我們經常看的推理小說,就是思維的縝密性的體現。在數學問題的推論過程中,這種思維特質不可缺少。
孩子的思維是否具有縝密性,可以看他做事是否有條理、是不是做事喜歡講究方法、比別的孩子是不是更理性。
所以說,想要孩子學好數學,我們也要從思維的這兩個特質出發!將大腦鍛煉出具有數學能力的思維模式。
思維是什麼?是大腦運動(思考)的結果。但大腦又是一個聰明的傢伙,它喜歡逃避痛苦,所以大腦逃避思考也是本能。
所以思維是需要被鍛鍊的,就好像沒有被鍛鍊過的肌肉,開始很弱,你稍微抬兩個箱子、跑兩圈就會很累,大腦就會釋放停止的訊號,這就是逃避的表現。
但如果你每天堅持鍛鍊,久而久之肌肉會越來越強,也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狀態。大腦也是如此,所以思維訓練最好從小開始,避免成人後的痛苦。
1、如何訓練思維的跳躍性?
思維的跳躍性表現為逆向思維、發散思維上,可以透過一些腦筋急轉彎、猜謎、手工、模型製作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跳躍性思維。
現在很多小學數學題,已經越發偏向思維遊戲,讓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鍛鍊腦力。除此之外,唐盛昌還強調空間想象力的訓練也很重要,可以透過玩魔方這類的玩具來訓練。
想象力畢竟是思維跳躍性的基礎,除了用魔方鍛鍊空間想象力,讓孩子玩趣味塗色、拼圖貼畫、圖形變換的遊戲也能豐富想象力。
2、如何訓練思維的縝密性?
所謂思維的縝密性,就是我們常說的邏輯推理能力,是一種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
如何訓練?小時候可以多用“因為所以”這種句式來建立因果關係,這是邏輯思維的基礎;然後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分類、排序、歸納總結的能力。
比如小時候讓孩子給玩具分類、衣物分類等等做家務的同時,鍛鍊的是思維的縝密性。孩子稍微大一些以後,可以透過訓練邏輯思維的遊戲來提升。
比如孩子最喜歡的迷宮、填字、填數、拼圖、觀察發現、趣味連線、視覺遊戲等等,都是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最後我想提醒家長,並沒有幾個孩子是天生學數學的料,當你幫孩子的大腦訓練出數學思維,他就會成為那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