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劉瑜的一個影片_標題大概是《我女兒正義無反顧的走向普通》。裡面傳達的大意是規勸家長們放下焦慮,允許和接受孩子最終成為一個普通人。我倒是贊同這個提倡,因為中國的家長們在對待孩子上太心急,太想孩子出人頭地了。這種家長們之間互相攀比,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風氣帶來的更多的是對孩子過高的期望甚至是不切實際的要求,進而使很多孩子心理上承受不能負荷的壓力而頻頻發生結束生命的悲劇。這種現狀,的確需要引起社會重視,應該給家長們降降溫了。但是今天讀到了一篇文章,內容直接針對劉瑜,說她是清華教授,暫且不說智商遺傳因素,家庭資源和財富的數量級絕對把普通人甩幾條街,所以她能夠為自己的女兒兜底,哪怕考不上一流的大學,最終出路也遠遠超出大多數家庭的孩子。直白的說劉瑜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篇文章寫的也是客觀事實,提醒大多數的普通人不要被劉瑜帶偏,感覺得出作者那份用心良苦。我認同作者是善意的提醒,普通人自然不能全盤按照劉瑜的想法去培養孩子,還是要以自身家庭的客觀條件為基準考量,為孩子鋪設一條即切實際又最有效的道路。普通人做到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資源,其實就可以捫心無愧了。同時承認和接受孩子的普通確實是絕大多數父母必須面對的事實,劉瑜在影片裡所傳達的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
每個人的言論都只代表自己,如果發言人的個人經歷,社會和家庭背景跟我們完全不同,就不能全盤接收其觀點及理論。
資訊爆炸的時代,生搬硬套或只聽一面之詞實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