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年度最狗血的《頂樓》快接近尾聲了,狗血到極致也是戲劇性,由於這部劇節奏把控很好,看演員集體用力表演,也還蠻解壓的。(收視率已經飆到23.3%)

最新劇情是千老師和她爹血撕,她爹先說把財團正式交給她管理,得知她離婚出軌,爹一口老血,怒把皇位給了妹妹,千老師怒目圓瞪,雙方在撕扯搶皮包的過程中,她爹摔下臺階去世。這個角色走到今天基本已經瘋掉,面對呼救跑開血染雙手彈鋼琴,好一齣心理變態扭曲化表演大賞。

*這段雨夜撕逼戲,讓金素妍的「惡女演技」在網上獲得了好評

#千老師的掌控欲吊打金老師和英才媽#

《天空之城》英才控訴自己365天全年無休,考不上第一就沒資格吃飯的時候,我們吐槽李明珠(英才媽)的病態掌控欲,這部劇裡的千老師可以說是吊打級別,更陰毒。她和把自己女兒逼成瘋子、攛掇英才撕碎父母幸福的金老師有的一拼。

為了培養藝術天才(本劇的背景是一群要考藝高的孩子),把女兒當藝術品一樣全盤操控,這是千老師的教育基本法。

嚴格控制學習情況和生活起居,不可以吃任何對學習不利的食物,萬年沙拉。

選秀前一天看到女兒不練習,她就會暴跳如雷,焦慮值爆炸。

天賦不足野心有餘,她一手幫女兒規劃好升學路徑,只能第一。就像她說的,你不能玻璃心,我們為了贏必須什麼都做。

恐怖的是,千老師對女兒的這種管控,也在老公身上同步進行,離婚之後前夫控訴大爆發。

這種教育悲劇的根源是代代傳承的。

千老師從小全優,但學霸養成是為了取悅父親,因為父親走高壓式PK教育路線,一直讓她和妹妹比較,只有拿第一才會得到認可,千老師的極端人格從年少起就被父親塑造出來了,以至於她無法除錯和壓制慾望之火。

就像她在弒父的時候說的:把自己變成這樣的人是正是爸爸。

千老師是這種教化方式的受害者,但她繼續選擇做了「施暴者」。

她情感缺口很大,所以把變態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也就像《天空之城》裡的英才媽,丈夫出軌,她把兒子當成了全部寄託,兒子被逼得半瘋不瘋)

女兒和她一樣,從小被「不優秀就不值得被愛」洗腦,從來沒體驗過真正的快樂。一開始她本來還冒出過人性光輝,但最後還是被逼成了人格分裂,患上了「假面症候群」。一會兒自卑敏感懦弱,一會兒情緒失控,面目扭曲。

在財閥家庭裡,父母與孩子,更多的像是一種父子君臣的緊張關係,親緣淡薄。我看千老師和恩星的相處日常,想到了《大長今》崔尚宮和今英,崔尚宮拋開今英的天賦搞填鴨式教學,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手段毒辣。本劇的千老師,為了穩住「學霸人設」幫助女兒作弊,製造車禍幫女兒排除競爭對手,有一集選形象大使,暗箱操作拿到比賽測試的原稿。但其實她忽略了一點,音樂和烹飪差不多,能做到頂端的都是有天賦的。

在這種環境中,大家習得的都是不健康的灌輸,很容易心態失衡。

影視劇重衝突重情節,但現實中的極端教育不見得會少。

這類孩子從出生起就被限定在一個必須要贏的遊戲規則裡,從小的意識形態就是扭曲的,再加上成長過程中被已經病態的家長手把手調教,所謂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很難不繼續走向極端。患得患失、嫉妒心太強、見不得周圍的人過得比自己好,難以滿足,也不會專注自家,即便有花不完的錢,「心病」也會找上門。

有錢也不會快樂,這話放在他們身上是生效的。

#優秀父母對孩子嚴格沒錯,卻也大可不必走極端#

精英父母、學霸父母對子女有天然的高期待、也更嚴苛嗎?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千老師自己從小是學霸,出生財閥家庭,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她也理所當然地複製貼上這樣的教育方式。

《小歡喜》裡的宋倩自己是老師,高階知識分子,賺學區房的租金也能把日常和教育開銷的盤子轉起來,收入可觀。自己一直優秀,偏偏遭遇過婚姻的挫折,於是也把這種高壓狀態帶給女兒。

影視劇的案例似乎在講一個事情,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必須更優秀,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高知中產,或者更有錢一些的家庭,按理說應該對孩子走放養教育模式,畢竟他們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註定比別的普通孩子站得高,很多人奮鬥半輩子可能也趕不上他們的起點。相反不富裕的家庭,想象中更應該對孩子抱有無限期待。

但並不然,像影視劇裡演的那些高知父母,含著金湯匙出生,便有把金湯匙傳承下去的使命,之所以要嚴控家庭教育,是因為他們把這個看作命脈,縱使你並沒有天賦異稟的學習能力,成績也不突出,你也必須堅信著「手握財富與權力的人培養的女兒也不能輸。」

現實生活中呢,對子女施以高壓的父母,對精英教育有本能嚮往。

想把孩子培養成人中龍鳳的家長,可能意識到階層固化正在進行時,所以他們拼盡全力也要把子女送到top去,實現階級跨越,跳一級是一級,來達到維穩。

這是很玄學很宏大的目標層面了,具體到孩子教育的細節上,他們對孩子的培養理論就是「唯分數論」、「唯名校論」。

首先是大環境告訴你這兩個理論的政治正確,影視劇是現實生活的抓馬版本與特寫沒錯,韓國的精英教育大行其道,稍微有點錢的家庭的孩子都不會好過,課外補習一條龍,大家都在做金字塔頂尖的夢。

放眼國內,其實情況也差不多,現有的升學政策和篩選機制就擺在那裡,掐尖兒冒頭的我只需要那麼多,嚴格的比例分配,有人上位即有人被刷。

*《天空之城》截圖

焦慮的家長,做「掏錢買課」的動作樂此不疲,想要成功就必須壓縮快樂,這套成人世界的理論竟然超前來到孩童世界裡。

很多對孩子的情況完全不瞭解的父母,卻也口口聲聲要把孩子培養成精英。他們覺得:讀名校,考高分,是為你好。甚至不惜和千老師一樣揠苗助長。

我有做教培行業的朋友,最近她跟我說了一個狗血的例子,一個家長明知自己的孩子成績中上,但強行要和名校的孩子一起上課,結果孩子跟不上,她拉不下臉面,應對策略並不是想著先讓孩子夯實基礎,而是在背後給熟人傳話,讓那些名校的孩子退班......說孩子的自信被打擊到了,並且大鬧校區。我只想說明明是你對孩子沒有清晰的認知,強行拔苗才坑了他的自信好嘛。

孩子是不是真的想學,心理能力有沒有透支,在升學競爭壓力面前無人在意。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就像一根弦,緊張。但其實這根弦的鬆緊程度,是由父母決定的。

我朋友說家長和孩子之間,並不是表面呈現的風平浪靜。孩子不想學,家長狂報班,排期太滿了,有的孩子都學抑鬱了。還有的孩子被調教得善妒,勝負心非常強,並不利於身心發展的。

我是覺得,這屆家長似乎無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實際上我們普通人才是大多數),什麼都要「超前」。用超前換優越感,用超前換好成績,你爭我趕的校內學習是正確的,但超出孩子的認知水平,用逼迫的方式去做補給,我真的覺得大可不必。

今年比較特殊,疫情之後幾乎所有的培優機構打營銷牌,都是從「停課不可能停學」出發,很多孩子在線上學習成績下滑,本來孩子們今年的壓力已經夠大了,但家長仍然要把自己的焦慮分給孩子,語數外常規課、各種突擊集訓班拉滿,線下上完轉線上。

家長們才是頭腦最清晰的高效時間管理達人。

而且哦,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規劃都是要細分目標做成Excel嚴格執行的,比上班還認真的那種。他們覺得滿滿的安排是對孩子滿滿的愛,但從沒想過,這根弦啥時候斷開。

我的教培朋友說,她們機構有個學生家長,自己是職場女強人,家裡條件很好,所以一直把娃逼得很緊,希望娃也能把家族優秀基因傳承下去,每天盯著娃的分數,一旦下滑就是一頓猛打,週末陪讀,盯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娃都不敢下筆......因為她早就給娃規劃好了升學路線。據說她娃最近很喜歡研究程式設計,也直接被她扼殺,因為除了語數外,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

我看到有個網友形容得還挺好的,他說好多家長都在自我洗腦「不讓娃輸在起跑線上」,但或許從一開始就站錯了賽道,這娃根本不想跑。

是哦,《天空之城》一開始,孩子們就對新來的人說,這是個人人皆魔鬼的地獄。

*《天空之城》截圖

學習很重要,升學很重要,但在這之前至少要把本錢保住,除了健康的身體,還有不容易被家長察覺的心理問題,很多長大後心態失衡的人,可能都是在孩童時期/學生時代埋下的伏筆。

講真,偶爾釋放高壓,讓子女跑到外太空的想法自由舒展,保不齊他們會成長得優質。可惜好多父母都不知道真正的「優質」是什麼。

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清華五道口2021年博士春令營招生線上宣講會1月8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