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全文共2769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我們真的需要去改變學校裡學生的生活現狀,特別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現狀。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質量保證,正是基於對這個理解,我們一直在實施的小班化教育就這樣被提煉出來了。我們想圍繞學生的素養髮展進行,包括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在內的一系列的探索。1998年開始以課程和教學改革為抓手,深化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構成了全視角模型的實踐成果。我想將這些內容與大家做分享。

我們對教育現狀進行以下幾方面問題的提出。

1、學習內容碎片化,不利於遷移。課堂結構的系統化、結構化不足,造成了學習是割裂的、零散的。為什麼我們讓家長不在作業本上簽名,我們是基於對課堂的研究,對於教師教學的研究,我們認為作業本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對話。如果家長不參與,對於課堂教學的研究,我們想是不是起點會找的更準些?

2、學生學習動機功利化。其實,小學生根本不會考慮中考和高考,小學生的功利化導致了學生的有限成長。

3、學習方式單一化,不符合多向度的學習場域。我們聽了各種分享,彷彿是燎原之勢。反觀每一節課,其實還只是交流,還沒有完全可以燃遍基礎教育的大地。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是缺失的,個性化學習和全面均衡的發展得不到滿足。

歸根到底,我們要從學習出發,全視角的審視教育。能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好準備的素養有哪些?如何將核心素養具體落實為學校的育人目標?怎樣才能對素養進行測評?增長性評價是不是隻能停留在學科交流裡面,是不是對學科才有增長性評價,這是需要去思考的。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有持續的內生激勵機制,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習內容應該如何組織,才能符合學生素養髮展的需求?相應的課程佈局是怎樣的?根據每種學習特性的不同,教學應該如何調整?學習空間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種學習方式的需要,同時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像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做一些反觀。

我們從1998年開始進行小班化教育,我們第一個階段是教學實驗。80年代初進入教學實驗,那時學了好多教學理論,我認為做教學實驗在今天還是很有需要。當時,我們做的是教師包班、教師協同、課程綜合、建構主動,我們用了現代技術來細分標準。

我們的研究方式是設計研究,對模型進行了完善。以國家課程為綱,結合學校特點,切實有效地落實。就初始模型探索最佳化構建“三位一體”全視角學習模型、形成主題式+情境化的課程體系、打造“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機制、創設協同合作的活動策略。接著,我們就成型模型深度實踐;夯實課程體系、學習機制、活動策略、著力打造學習模式的“兩翼”支援系統:學習空間和學習評價、成果凝練與推廣。

基於學生素養髮展的研究,貫穿核心的問題是:如何促進學生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積極健康快樂地學習。全視角模型,指向學生素養髮展的學習方式變革。在這個模型中,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學習空間和學習評價。

第一,我們理清了學習模式的主題,每一個學生都真實而有意義地學習。“每一個”這是一個關鍵詞,“真實而有意義”是一個關鍵詞。因為,我們學生遇到的都是真實世界的。凡是上到寫景色的文章,我們會讓學生做導遊,學生是直接介紹真實的場景的。我們特別要求是真實的,學生可不可以發現真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杭州立交橋的真實問題,北京立交橋沒有的問題,杭州的立交橋上有紅綠燈,立交橋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立體交叉迴避紅綠燈,稽核者不夠到位,就有了紅綠燈。我們學生就對這個問題提出質疑,立交橋為什麼要有紅綠燈,當時我上一年級的課文,北京的立交橋,上一條下一條左一條右一條,學生提了很多真實性問題。杭州市的七部委的團委書記帶他們的技術人員與我們的學生進行了一場真實的對話,後來有些學生的方案居然採納了,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真實的學習。

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需要有內容的有用性、學習的真實性、任務的挑戰性、環境的社會性、過程的互動性。孩子如何體現自己的成就感,就需要反覆操練,對於降低難度考試,我認為是可以去探討的,這個難度係數是要慎重的,所以任務要有一定挑戰性。特別是過程的互動性,當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再返觀原來的問題,這會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思維狀態。

我們創構了“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核心系統,是主題式+情景化的課程體系,英語與國際理解、體育與健康、社會與實踐、數學與科學,我們是把國家課程綜合成了五大領域,課程的邊界就不再那麼清晰,課程就會漸漸地綜合起來。我們第一個模組是基礎課程,第二個模組是拓展課程,第三個是定製課程。

定製課程是落到各個領域的,定製課程不只為藝術特長生或者體育特長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關心到每一位孩子。“以學習為中心”的學與教,這樣的機制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學校的管理行為,只有校長想明白了,才能夠走出一套系統。協同教學方面,我們主要是包班協同與主題協同。包班協同指的是兩位及兩位以上的老師共同完成一項教育任務,兩個老師在一個課堂裡上課,是共同去進行的活動。

系統設計中我們做了一些轉變,學生學習樣態的五個變革。體驗式學習、融合的“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協同合作為核心的活動策略等,我認為是值得與大家分享。我們提出學習的主題,然後引導助學。為孩子學習助力,助力孩子學習,就是我們說的“賦能”。互動交往是我們特別重視的,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互助學習。例如,我們合作學習為核心的活動策略,是連續性的,因為要讓所有老師都會做。一個學校的教育價值觀相同,是要有相同的行為方式的,如果教育價值觀相同,但是行為是相反的,還是隻是校長的理念而不是教師的理念。因此,我們要有共同的行為哲學、共同的行為方式和共同的行為規範。

我們將協同合作為核心的活動策略分為18種方式。我們進行了時空重構,整個校園建成了一個教育綜合體。有探究體驗中心、聽覺藝術中心等,所有的空間在這裡都是開放的,學生和老師任何時候都可以自由的使用。

今年10月份,我們印刷了一本書是關於崇文學生的多元評價的。我認為學習評價是一種價值回饋,如果評價方式不創新,是很難做到突破的。我們只能在實驗期間,或者課題研究期間去做一些改變。

對於學生和老師的評價,我們都進行了改變。學生的評價系統設計從單一維度走向多元維度,學習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評價的方式是多元的,評價的內容也是多元的,我們希望給學生進行浸潤式的評價。

如果是指標性評價,其實會扼殺老師的創造性,所以我們對老師的評價、對同學的評價都是有標準方式的。

在探索和研究中,我們學校開闢了輕負高質的素質教育新路徑,重塑了教師成長新樣態,探索了樂學善學的學生培養新模式,打造了學校發展新高地。

杜威曾經描述過三種層次的教學,第一層次的教學只關注眼前這節課,第二層次的教學關注到整本教材,而第三層次的教學關注學生一生的發展。二十二年來,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為“每一個學生都真實而有意義地學習”而努力,而未來我們會繼續做這件事……

16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