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杭州一位初中一年級的男生,一個學期都不做作業,早上也不想起床,和家長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想去學校。
他覺得做作業很煩,老師管他很煩,和父母交流也很煩。
“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他對父母這樣懇求。
無奈之下,媽媽只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02
在印象裡,兒子似乎也說過類似的話,雖然,只是半開玩笑地說。
就在前兩天,他還從側面問我:
“你們是不是特別希望我趕緊上學去?”
我反問他:“是你特別希望離開我們吧?”
他笑了笑,不語。
顯然,是被我猜中了。
我們家長經常覺得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他們應該心滿意足。
實際上,在他們的心裡,卻是覺得處處受約束,不自由得很,想早一點擺脫我們的束縛。
03
作為獨生子女一代,我們的孩子其實從小是生長在一個不平等的環境當中。
他們沒有兄弟姐妹,面對的都是父母長輩,他們從小就需要聽從命令,接受安排。
雖然,他們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被愛包裹得透不過氣來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就像我們平時一桌子人吃飯,其他所有人都把好吃的夾到你的碗裡,並且要求你吃掉的時候,那種感覺,不是幸福,而是討厭,想趕緊離開才罷。
我們在生活上對孩子進行照顧,其實是為了實現我們自己的一些目的,讓孩子長胖,讓孩子學這學那,讓孩子……
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加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當他們覺得自己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想逃避。
04
比如杭州那位男生,出現問題的根源無非兩點:
一是隔代人的過度關愛。
他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大到換季時決定穿哪一件毛衣,小到10分鐘一次的喝水都得奶奶安排。
其他的如吃飯、玩耍、洗漱、睡覺的標準,都要在奶奶的“關愛”之下完成。
二是父母的期望太高。
孩子的天資不錯,於是父母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對孩子進行“系統全面的培養”,每天學習到很晚,週末被實習班和興趣班填滿。
從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活在幸福當中,但實際上,孩子只是作為一個聽話的工具而存在於這個家庭當中,天天被大人設定好了程式做事,完全沒有自我。
最終,他不堪重負。
前些日子,四川一位小學生留下了一張“我活得太累了”的字條,墜樓身亡。
從字條中我們看到,他是被周圍無形的壓力壓垮的。
這些孩子物質上可能比較豐富,但他們在情感上卻被忽視了需求,最終形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05
父母想控制,孩子想逃離,這是家庭教育中特別常見的一種現象。
這一點,在獨生子女家庭尤甚。
即使是看起來“完美”的孩子,也只不過是把情緒較好地控制住了而已。
如果壓力不斷增大而且沒有合適的出口,也可能會爆發,甚至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刻記著,不是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他們就幸福,不是我們給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他們就得聽。
孩子心裡其實有很大的壓力,而且,不同的孩子,心理承受的臨界值並不一樣。
我們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的動向,多和孩子交流,同他們平等相處,傾聽他們的意見,適當給他們的精神鬆鬆綁。
否則,等什麼時候孩子繃不住了,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