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經結束了,各種銜接班:小初銜接、初高銜接都要告一段落了。
眼看著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小夥伴們終於可以嗨起來了!
尤其是初中畢業生們,好不容易從地獄般的中考備考中逃脫出來,又馬不停蹄的被父母趕進銜接班,高中開學一般都會比較早一點,八月下旬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了!
這中間空餘的十幾天可以說是難得的放鬆時間!
估計不少同學都是這樣想的吧!
但在這裡,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同學,你真的準備好面對高中了嗎?
我見過很多高一新丁,不乏初中時的學霸,躊躇滿志的踏進高中,然後在第一次月考中還可以勉力維持,到期中考試時就折戟沉沙,然後一蹶不振,延續了一條高開低走之路。
這些學生裡面,有幾個沒上過銜接班呢?
回想我當年上高中的時候,銜接班寥寥無幾。到了今天,似乎暑假不上一個銜接班就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就不再是這道街上最努力的崽!
但既然大家都上了銜接班,為什麼到了高中之後還是會分為三六九等呢?
有同學會說,因為大家都學了,水漲船高唄。
其實原因不再於此,而是很多同學不善於利用銜接班給自己帶來的優勢。
什麼是銜接班?
我理解中的初高中銜接班,就拿數學來講吧。
不光是銜接知識,也要銜接思想和方法,不單是隻講個必修一就完事了,而是要全方位的銜接,還要加上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因為這兩者也是高中很重要的內容,而且和初中的聯絡很緊密,其實非常好拓展。
可惜的是我不能自己開班,否則的話,我就自己做一套初高中銜接的教材出來了。
但由於一些實際原因,比如說時間上的限制,市面上的銜接班一般都很難到位,只能是浮光掠影的過一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共就那麼一個月,一般要補四科,分給數學的時間就不多了。
能夠把必修一過一遍,讓學生對高一數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能夠有一些思想上的轉變,形成一些正確的理念,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這樣的學習水平,達到高中的要求了嗎?
遠遠不夠。
只聽聽課,做做課本上的習題,離高中的要求還錯的遠,離轉換思維,形成理念還有十萬八千里路呢。
不過依然是初中學習的慣性延伸而已。
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然後又是十幾天不學習,根據記憶曲線也會忘得差不多了,這也是眾多學生上了銜接班到高中之後仍然不適應的原因。
但是時間太緊張,要想真正有效果,至少要七八十個課時,哪個銜接班有那麼奢侈呢?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就需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加戲啊!
買一本教輔,趁著老師剛剛講過去,對知識的記憶還比較深刻的時候,自學一段時間,不要貪多,只要能夠抓住前兩章就可以。
要達到什麼水平呢?
起碼要達到拿到一份單元測試試卷,能夠考到90分以上的水平。
在自學中,將老師講過的知識進一步深化,透過刷題,提前適應高中的數學題目的難度和出題風格,掌握基本的題型解法。
當然會遇到問題,等開學之後帶著問題去聽講,帶著批判眼光去比較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有何不同,這樣對於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其實還有一點要講的是很多家長同學不會注意的:
高中一般都是迴圈制,也就是說帶新高一的老師往往是剛從高三下來的老師,雖然心裡清楚學生剛上高中需要適應,但不由自主的會按高考的難度去安排例題、處理練習。
而且越是好高中越是如此,因為預設孩子們都已經在暑假上過銜接班,都已經提前預習過,也對孩子們的水平估計的比較樂觀。
所以上手難度就會比較大,或者跳的比較快,但是還是會有很多孩子不適應,於是就會聽到一句在老師口中流傳很久的話:你們這屆是我帶過最差的學生!
多花上十幾天,換來一個紮實的開端,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划算的。
至於如何選擇,還是要看同學們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