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學校算是一所好學校?
如何定義好學校?
如何去評估學生、老師、學校或企業的成長?
“規模?收入?升學率?託福平均分?教師平均學歷?有很多人會說出這樣的答案,但我聽過的幾個與眾不同的答案是:
“學生願不願意來上課?
學生畢業後願不願意回來?
學生留存率有多少?
高中畢業十年後,學生有沒有成為行業頂尖的人才、是不是行業領袖?”。
這是敬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與我們提到的‘什麼樣的學校才叫做好學校’,她在提及這類極具批判性的教育問題時表現的極為自信、大膽、和真實,眼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頭。
敬沛校長敬沛校長
2016年,她作為美國達羅中學最年輕且唯一的外籍名譽校董,在結束了美高美本美研的學業後,懷揣著推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的夢想,將達羅的創新式教育理念帶回了中國,創辦了達羅捷派學院(JPED Academy)。
達羅捷派學院
與許多規模龐大,學員眾多的國際學校不同,達羅捷派學院是“一所小而美的未來學院”, 且正像敬校所說“一所學校與創始人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學校整體氛圍、學生和老師們都與她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在我們進入校園後,達羅捷派學院的老師們帶領訪校團隊參觀學校,學生們在遇到訪校團隊時毫不膽怯、大大方方的上前打招呼,用流利的英語與老師們交談。
達羅捷派學生
參觀餐廳時,老師們自豪的介紹道:“這個餐廳從圖紙到落地都是由我們的學生完成的”,映入眼簾的餐廳舒適、溫暖、乾淨、每一處佈置都井井有條,讓我們不禁產生疑問:這真的是一群高中學生能夠完成的工作嗎?
如此獨具一格的學校深深的吸引了訪校團隊,在與敬校長和學生們的談話中,一幕幕生動而又溫馨的畫面魚貫而入,我們彷彿親眼見證了達羅捷派學院的建造歷程,逐漸走進這所“小而美”的學校。
包容、創新、真誠
學校氛圍與創始人的基因密不可分
//專案式學習,實現無數個從零到一//
“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跨學科學習方式。在專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承擔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引導中學會主動探索現實問題,獲得知識和技能。
在達羅捷派學院,專案式學習貫穿整個學習生活中。從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開始,學生會透過多步驟的過程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研究、溝通、執行和協作能力,最終發展成為真正的創新型人才。
學校的餐廳、籃球場、Maker Space和圖書館等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物都是達羅捷派學院學生們的傑作。
“原木餐廳專案”由達羅捷派第一名畢業生Eve帶領團隊設計完成。Eve Liu現已提前2年畢業,以4年全獎申請到美國Top10藝術大學。首名畢業學子就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鑑證了JPED小而精的創新型教育模式受到美國知名大學認可。
Eve Liu
圖中為“原木餐廳專案”,右側是專案建設展示板,從餐廳設計稿到最終完成稿再到落地的餐廳,餐廳完成度已達到100%。雖然最初的設計圖線條稚嫩,卻能看出學生們對於專案獨特的思考和用心。
原木餐廳專案
除了設計與落地,餐廳的‘外包供應商’也是學生們自己聯絡合作的。
一位達羅捷派學院的老師介紹道:“這些孩子們在手機外賣平臺找到供應商的聯絡方式,然後逐個給供應商打電話。由於缺乏經驗,孩子們最開始鬧了很多笑話。有個男孩最開始打電話的時候直接問‘喂,你這有飯嗎?’,在打了很多次電話後,孩子們慢慢地學會了訂餐話術,比如我們是昌平區的一家國際學校、我們的學生數量、我們能接受的價格等等,在打第20個電話時,孩子們已經非常專業了。”
達羅捷派學院的“專案式學習”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案式學習,而不是空有一個殼子。
從2016年建校開始,學校的教研團隊每年要上專業的培訓課程,在教學中將“學術”和“專案”相結合,所有的專案都是以學術知識為基礎,以真實存在的問題為展開,透過專案式學習培養學生們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公共演講能力、創新創業思維等綜合能力。
“這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我們應該算是北京第一家真正全案落地專案式教學的國際化學校”,敬校長為訪校團隊介紹道:“製作一個杯子就不是真正的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而是產品的學習(Product-based Learning),因為這個結果和過程都是固定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真正的專案式學習具有真實性、原創性和開放式結尾。”
這些落地的專案,不僅意味著達羅捷派學院更加完整,更是證明孩子們成長的痕跡。
達羅捷派校園
//充分包容,鼓勵"試錯"//
達羅捷派學院為學生們營造了一種“試錯氛圍”,正如敬校長所說:“Anything is possible,可能會做的多錯的多,但是要越挫越勇,這是我們的一種精神,而不是不犯錯誤。如果說在這四年裡面孩子沒有犯過錯誤,不是說他很成功,而是他從沒嘗試過,不嘗試的人永遠不會犯錯。”
敬校長深受早期留學經歷的影響,14歲即進入美國達羅中學進行學習。美國達羅中學以專案式教學為核心,學生透過在學校和社群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成長和突破,學校鼓勵創新、提倡包容。
達羅捷派學院官網
一個學生特別喜歡科技產品,想打造一間全智慧化宿舍,敬校長在聽了同學的想法後表示充分贊同:“你出個方案,學校給你一半的資金,你自己出一半的資金,就可以改”。
如今這位同學的宿舍已實現全智慧化,窗簾、臥室燈以及各種電器都可以一鍵控制,這間全智慧化宿舍也成為了最“搶手”的宿舍,全校的男同學要經過選拔PK並獲得建造者的同意才能入住。
在達羅捷派學院,沒有“異想天開”,只有“嘗試去做”。
星星屋頂
//赤誠相待,彼此平等//
作為達羅捷派的第一名學生,Delancy同學為訪校團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著學生們自己打造的校園。
Delancy Shen
JPED第一名學生
JPED第一屆學生會主席
當訪校團隊問道:“學校裡有你們特別怕的老師嗎?”Delancy幾乎沒有思考,直接回答說:“其實沒有說害怕的老師,只有尊敬,沒有說怕到不敢說話或者不敢在他們面前坦白的那種。我們學校和很多學校不一樣,所有人之間都是很平等的。而且正常校長辦公室其實是學生們最怕來的地方,但我們學生經常來,還有人經常霸佔校長的座位,體驗當校長的感覺”。
校長辦公室
敬校長為了讓學生們經常來校長辦公室與她溝通,在辦公室放了很多的零食,不過經常會出現“狼多肉少”的局面,Delancy和一位女同學來拿零食的時候已經沒有了。
孩子們毫不拘束的大膽撒嬌、調侃,敬校長和老師們安慰、關心,偶爾也會毫不留情的“反擊”,彼此之間和諧親密。
為什麼達羅捷派學院的師生之間彷彿有著一條聯絡紐帶,讓學生與老師關係如此緊密?
在與敬校長和孩子們的交談中,訪校團隊逐漸窺見了其中的奧秘,這一切都是因為“真誠”。學生們說道:“在達羅捷派學院,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和老師反映,如果那個老師不負責這個領域,他/她會告訴你去跟誰說,很快會得到反饋,所有東西都會很真實的暴露出來”。
敬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其實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是這樣,後來我發現有一段時間苗頭不對,之後一次會議上我直接提出:我們要實行的就是華為的首問負責制,問到誰就必須負責到底。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的良性運轉,教育行業是一個長線的事”。
達羅捷派學生與老師
//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老師只是"協調者"//
在達羅捷派學院,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老師和校長都是“協調者”。每當有學生認為學校有哪裡需要調整和改善,他們負責出創意、出方法,老師只是負責協調和溝通。在達羅捷派學院曾經爆發過一場“農民起義”,有些孩子強烈要求廢除上交手機這樣不民主的規則。
由學生組成的電子裝置管理小組針對這個爭議給出瞭解決辦法,以一個月為期限,晚上不上交手機,如果所有學生在晚上都能按照規則不玩手機、保持作息時間正常,那麼之後也不會再沒收手機;但是如果有人違反規則,就要承擔後果,以後仍然需要上交手機。
“我們小組想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決辦法,我們和校方溝通爭取了這個機會,但是如果你沒遵守,最後還是得交手機,這就是按照規矩來,最後這項規則還是繼續執行了,因為他們在試行期間玩手機了”。說話的學生是Howen,他也是較早進入達羅捷派學院的學生之一。
Howen(圖右)
“這是一種非常開放包容的教育方式,學生們在學校是真正的主人,他們制定規則,他們覺得合理,就會很容易去執行”敬校長說。學校鼓勵每一個人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給與學生機會去嘗試,老師也會負責溝通協調,幫助解決問題。“雖然我們不是每一次嘗試都會成功,但是我們也鼓勵失敗,創新工作失敗也可以為其他人分享經驗”。
此外,學校也會進行資訊公示,在學生提出宿舍改造的意見時,學校將改造成本直接公示給學生,讓學生去選擇採用哪一種方法。“我們主要為學生服務,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其次才是老師和家長”敬校長說道。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一旦做到彼此坦誠,結出的也必然是善的果實。
學校、學生、家長與社群
建立手拉手的共贏關係
“我覺得我們學校和學生、家長、社群是手拉手的關係,而不是面對面的關係。”敬校長告訴訪校團隊,達羅捷派學院與學生、家長和社群共同發展和成長,最終實現共贏。
達羅捷派2020再出發:開學典禮
//家校共建,共同成長//
這所“小而美”的學校是由學生、家長和老師們並肩建立起來的。敬校長在回國時懷抱著熱忱和相對較少的資源想要加入國際教育這個賽道,一切都是未知的。
如果信任的滿分為100分,學生和家長對敬校長則持有120分的信任,從尋找場地到學校內各個空間的打造再到招生宣傳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因此構成了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小型社群。
在疫情期間,敬校長給所有的家長發了一封很長的信,她儘可能理解每一位學生和家長的想法和處境。在信中,她表示自己理解家長和學生的損失,如果家長需要退費,學校同意按照一定比例退還各種費用。
另外,敬校長也在結尾處表明學校目前狀況,如果有家長能夠捐款,學校也表示尊重和感激。
坦誠與尊重換來的必然是理解和支援,有很多家長在疫情期間主動捐款、捐贈消毒物資,選擇與學校共進退。
橡芽兒工作坊由達羅捷派學院家委會和學校承辦,透過專業心理學導師幫助家長理解青春期學生在成長髮育中面臨的難題,工作坊擁有著偉大的使命:搬動大山、引起波瀾、改變生命!許多家長在這裡學習、成長並做出改變。
在一節家長課堂中,學校給家長們留的“作業”是給5年後的孩子寫一封信,三四十個家長都積極主動的完成了作業,許多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讀了他們寫的那封信。
家長們的期盼不再是雅思、托福考多少分,而變成了“爸爸媽媽希望你能開心快樂”。從原來的冷冰冰父子倆變成勾肩搭背父子拍檔,從原來的漠視父母到主動關心,家長和孩子都在家長課堂實現蛻變。
正是因為學校和家長們建立了和諧的關係,許多家長主動奉獻,有的家長會為孩子們講授自己的旅遊經歷和感悟,帶領孩子們出去騎行、運動;有的家長會帶孩子們去參觀小米工廠,為孩子們講授前沿的科技知識。
//互幫互助,深度共情//
達羅捷派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以每週三作為固定時間進行社群服務(Hands to Work)。
在2018年的冬天,球場剛剛建成,幾位學生一起建立了包吃包住的冬令營,他們自行設計教學內容、製作專案方案進行籌款,免費教周圍打工子女學校的孩子們打籃球,幫助孩子們學習英語。此後又開了暑期班,實現長期幫扶。
Delancy和同學們去柬埔寨進行志願幫扶工作,在那裡她們幫當地的孩子們建房子,還為當地正在進行幫扶工作的團隊貢獻了一個“淨水方案”。
她們發現問題後主動做調查、形成報告,並交付給當地團隊期望能夠做出一些真正有價值、有影響力且長線發展的事情。今年,達羅捷派學院出資為那些孩子建造圖書館,滿足孩子們的美好願望。
與許多短期慈善或一次性慈善不同,達羅捷派學院追求的是長期慈善。在交談中,當年建立冬令營的學生說了這樣一句話:“慈善工作並不是短期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堅持”。作為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思考甚至比一些成年人更加深入。
幼兒園社群服務、泰康演員之家社群服務、鵬鷹英語教學社群服務和孤殘院-手工皮具義賣社群服務等等幫扶專案都是由孩子們獨立完成,他們在這樣的幫扶工作中與外部世界建立了共情和連結。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他們在照亮別人的同時溫暖、豐盈了自己。學生們的心上也將會永久留存下這個滾燙的印記,在以後的日子裡也將會對自己做過如此偉大的事業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達羅捷派學院讓學校、家庭、學生、社群攜手,創造了一個小型生態圈。他們的思想高度統一,生態圈內的氛圍是包容的、開放的、和平的、溫暖的,他們和諧共存、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做真正的國際教育
對教育永存敬畏
“什麼是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不是美國教育,不是歐洲教育,也不是國外教育。國際化的教育也要結合中國的課程、歷史和文化,是一種將包容、理解及勝任力融合的教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慢慢孕育自己,無論是什麼型別的學校,都要追求教育的本質,尊重個體的需求和發展,這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這是敬校長對於國際教育的深刻思考。
如今,達羅捷派學院即將進入第5個年頭,將在2021年迎來首屆畢業生,他們也是學院的創始屆畢業生。
在達羅捷派這片自由、肥沃的土壤上,首批種子已成長為根莖豐滿的花兒,即將沐光綻放。
敬校長告訴訪校團隊:“為了給孩子、老師們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環境,達羅捷派將要搬到一個更大的場地。在新校區,達羅捷派也會將如今好的一面全部保留。”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寫: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未來的日子裡,達羅捷派將開啟新徵程,秉持“打造一所小而精的定製化百年國際私塾”的願景,培養出更多敢於挑戰、持續創新、富有同理心的21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