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看待人才發生新變化,出國留學或許不再熱門。
談及留學,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
有些孩子留學,可能將留學作為移民的一種途徑,期待將來生活在國外。但是也有些人出國留學,純粹是為了包裝自己,提升自己在國內的“個人價值”。
過去,許多高校在引進人才,過多的看重是否在國外留學的背景,導致一些人才,不得不出國留學,讓自己的經歷變得“好看”,甚至有的為了能夠順利晉升職稱,也會在國外“學習一段時間”。
可以說,這樣的用人導向,逼著許多人才走向國外,也間接地成為了人才流失的“幫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該檔案也對於這一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將國(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
也就是說,各高校應該看重的是應聘者的能力,而非是學習的經歷。當然,我們並非否定學習經歷可以作為招聘的一種參考資料,但是卻不能成為一種招聘的門檻,成為了一種應聘的硬性指標,將大量有才華的本土人才排除在外!
可以說,這樣的要求也是為本土人才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能夠安心留在國內發展,而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待遇,而出國留學。當然,說到留學,許多國人都會有各種看法,尤其是對於一些有些成就的科研人員出國,甚至有些人認為那些留學滯留在國外的科研人員不愛國。
其實,在留人才方面,除了愛國,更要發揮留住人才的政策,做到公平公正。
從過去高校要求留學背景,甚至有些高校老師想要晉升職稱順利,也都會選擇一兩個月的出國交流,或許這樣短暫的交流對於科研有所促進,但是很難逃避是為了在簡歷中有出國交流的亮點。
無疑,中國的科技事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但是如何激發人才的才幹,可能也需要相關部門下一番功夫。出國留學或許可以增長才幹,但是也不能讓出國留學,成為了一種不得不做的形式。這次教育部的相關檔案,或許也旨在要保障,中國能夠招收到真正的人才。
其實,國外留學背景成為高校招聘人才的條件,這背後的邏輯,依然是停留在了資料上,而非能力上的考察。這與唯學歷,唯文憑論有著相似的地方。
讓人感到安慰的是,當前相關部門,也在破除學歷、文憑方面做出改變。但是無論是高校招聘人才時候,要求出國留學背景,還是看學歷,亦或是文憑等,都是依附在同一個邏輯下,那就是考察人才停留在了過往,更停留在了資料上,而非是真正的考察人的能力。
當然,每一次說招聘,應該看重個人能力,很多人都會提到,這個能力又怎麼體現?筆者以為這個的確存在難點,但是也並非沒有辦法。
無論是公司,還是其他機構,在招聘人中,多數都是因為崗位缺人,那麼能否勝任工作,能否將工作做得更好,可以看作應聘者的一種能力體現。
然而,對於多數招聘的機構來說,他們招人存在巨大的成本,即便是有著試用期,他們在內心始終認為那些有著出國留學經歷的人,大機率能夠更好勝任當前的工作。這或許是高校以及其他機構在招聘人才的時候,加入更多的門檻,將多數人直接擋在門外的原因。
不過,筆者以為相比較工作經驗,其實工作態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