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性格是天生的,其實不然,性格是童年時期慢慢塑造出來的,與先天因素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據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心理活動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
動動之前就聽很多學員家長反映過,在上了一段時間的運動課程後,孩子的性格明顯出現了改變。
體育運動可以塑造青少年的性格
事實證明,透過有針對性的運動,可以糾正不良的性格弱點。兒童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在遊戲與運動中完成的,他們在遊戲中扮演角色,並透過遊戲規則經歷競爭、合作、成功、失敗、挫折,體驗幫助別人和受到幫助的樂趣,這是課堂和書本中難以體驗到的。
其次,體育訓練就是教育孩子對任何挫折的態度,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
清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李稻葵曾經分析道,運動員們不僅具備異於常人的身體條件,更關鍵的是,他們具備成功者具備的特殊心理素質。
那麼參與體育訓練可以糾正青少年哪些性格弱點呢?
孤僻型
這種型別的孩子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不善於與人交往,人際交往圈狹窄,缺少競爭力。
多參加體育運動讓孩子懂得團隊合作,即使是單人專案,如羽毛球、陪練,也同樣需要團隊配合,因為一個團隊裡有教練、隊友、營養師等等,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到優異,才可能達到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在體育訓練中,也常會有一些團體性質的遊戲、訓練及活動,如熱身對抗性運動。透過參加集體專案,減少個人的單獨活動,儘量讓孩子們融進集體中,增強自身活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逐漸改變孤僻性格。
緊張型
這種型別的孩子表現在於遇事緊張、害怕、焦慮,總是惴惴不安。要克服這一性格缺陷,應多參加競爭激烈的運動專案。
透過模擬比賽、實戰鍛鍊,感受形式多變、緊張激烈的氛圍。若能經常在這種場合中接受考驗,遇事就不會過分地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培養鎮定自若的心理素質。
膽怯型
這種型別的孩子膽小、性格軟弱、社交能力有限,對於與他人建立關係缺乏勇氣。這樣的情況下更要多參加體育訓練,因為體育遊戲天生就帶有競爭性,小球員身處其中,慢慢就會善於競爭、喜歡競爭。
不過對於這型別孩子訓練要求不要太高,難度不要太大,循序漸進,注重基礎訓練,在遊戲中委以任命,常肯定鼓勵,多次給予其成功的體驗,以此培養自信心,從而提高膽量。
依賴型
這種型別的孩子缺乏獨立的見解和行動,依賴別人,易受暗示,喜歡順從別人。在透過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學習如何獨立,並學會完全以個人的能力展現動作的完美。
對這型別孩子應多提問,鼓勵其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論好壞,積極接納。同時結合行為訓練做一些力所能及、可獨立完成的事,如自己穿衣服、穿鞋、清理衣物等。
體育訓練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毅力、自制力、良好的抗挫能力、積極正面的心態,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孩子未來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
就像在比賽落後的情況下,孩子們必須摒棄雜念,集中精力想好下一個球,才能把握住贏回來的機會。這種機會往往轉瞬即逝,必須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這恰恰也是培養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在體育比賽中,輸贏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孩子們會經歷失敗的痛苦,也會享受勝利的喜悅。他們開始對“輸贏”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不再只會一味地眼裡只有“贏”。
至少,他們學會了,這一次輸不要緊,他可以透過努力去爭取下一次的勝利。
就是在這樣科學健康的體育運動過程中,才培養了孩子們堅強、樂觀的品質,以及受益一生的能力和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