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語文作為一種工具,是人才必然掌握的工具,亦是選拔人才的工具。

    從隋唐始,到新中國,考試內容就少不了作文。但考場文章有價值名篇幾乎沒有,為什麼?

一、文為心聲

    考場作文沒有情感,枯燥乾癟。因為考試上,你所作之文根本不是你見,你想,你思。一切都要從出題者的角度出發作文。現有的人類交流方式,永遠都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只可能做到共鳴。但共鳴的前提條件,是你的文章要有情感,表達出人的共有力量。在心為志,發言為聲,這樣才能與別人產生共鳴。當然不同的作者,文章傳達出的情感力量有大有小, 有強有弱,這種力量加上文字技巧就決定了文章共鳴的空間和時間,傳之久遠者,即為名篇。考試作文沒有情感,或者很少,當然不可能出現超越空間和時間的名篇。

二、考試限制

   考試是一種競賽,其目的,把人訓練成考生,以便多、快、好、省的完成考試題目。這種訓練,會把人異化為機器,思考和行為以準確和高速為目標。大量反覆的枯燥訓練把學生訓練成考生,達成工具的培養目的。所以考試考的不是人類力量的外顯,而是外界力量對人改造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好的答卷就是訓練成果最好的展示,其反映根本不是考生內心的力量,而是外界的灌輸,怎麼可能有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

    真實情況是學生內心對自己寫的文章大多是深惡痛絕。

三、高壓鐐銬

   所有寫作都會受到時代限制,受到利益和立場的限制。每一個文人的舞臺都會受到限制,但是在考場上,根本就不是舞臺的限制,而是要戴上鐐銬。考場上要是寫錯了,放肆了,後果不僅是落選,很可能是前程毀了,甚至是命沒了。

      考生誠惶誠恐,如履薄冰,言不由衷,所以考場無名篇也就不足為怪。

      自古考場教做偽,文章豈得哭秋風。 

               2020-12-22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3種壞習慣影響孩子!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