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曹操
1.描繪“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所展現的畫面。
海島上樹木繁茂,各色花草鬱鬱蔥蔥,給人以生機盤然之感。隨著一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湧起滔天的波浪,洶湧起伏。
2.這首詩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表現了作者雖年老而又想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博大胸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李白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憂愁、無奈的惜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2.請你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作簡要賞析。
將我的懷念之心託付給多情的明月,讓它隨風伴送你一直到被貶的偏遠之地吧。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明月以人的情趣, 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憂愁、無奈的惜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灣
1.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齊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
2.“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新舊更替是自 然規律,舊事物孕育新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兩句詩對仗工整,形象生動。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鄉。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1.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淒冷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烏鴉在樹梢盤旋。他走過橫架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落山了,他已經無處投宿,迎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本詩作者是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字太白。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連綿的峨眉山夜色正濃,半輪明月懸掛山間,猶如靑山吐月;皎潔的月影,映入湛藍的江水,隨著江水緩緩流動。
3.“夜發淸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4.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淸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_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故鄉朋友的思念之情。
5.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6.說一下“影入平蕪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7.三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尋常”“幾度”各是什麼含義?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尋常,平常;幾度,多次。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詩人與歌唱家李龜年當年正值人生盛時,同處權貴之家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於開元 盛世的無限懷念。
3.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您。“落花時節”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4.“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落花時節”包含不少內容,既是交代與友人相逢的季節——暮春,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還暗指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
5.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此詩“以小見大”的地方在哪裡?
答: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
2.談談該詩(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的主旨。
答:此詩(岑參所以寫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
3.該詩(岑參所以寫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的語言特點是什麼?怎麼說?
答:語言樸實無華,又寓巧於樸,餘意深長。
第二句,引起人們種種的聯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笫四句“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象之辭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蜂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註釋】①回樂峰:指城東的烽火臺。②受降城:因唐太宗親臨該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聞名。
1.詩中“沙似雪”、“月如霜”兩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邊塞怎樣的環境特點? 描繪出一種寒冷、淒涼的環境特點。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表達了詩人懷念家鄉的思想情感。
《秋詞》
1.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2.展開聯想與想象,描述“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筲”的情景。
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飄浮,那凌雲的白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
3.你怎樣理解詩中“鶴”的形象?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詩人是以“鶴”自喻,視“鶴”為堅強不屈的化身,抒發了作者豪邁樂觀之情。
4.“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
因秋景爽朗明快優美,能激發詩人的靈感和激情,能使人產生積極奮發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概。從中看出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5.從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兩個方面與《天淨沙•秋思》進行比較閱讀。
兩詞同樣是寫秋景,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劉禹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熱情;而馬致遠卻抒發了悽愁。
在表現手法上,《秋詞》是議論兼抒情,而《天淨沙•秋思》卻是借景抒情。
6.本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開闊的視野和豪邁樂觀的情懷。
《夜雨寄北》李商隱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由實寫孤燈聽雨過度到虛擬的剪燭夜話,愁情和歡愉產生了轉化,充分抒發了對朋友真摯、執著的思念之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本詞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詩人 陸游。
2.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的畫面。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詩人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睡夢中自己—身戎裝,騎著戰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3.作者“僵臥孤村”,為什麼“不自哀”?
因為“尚思為國戍輪臺詩人雖年老體衰,但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表現了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4.聯絡前兩句詩,談談“尚”字的表達作用。
“尚”是“還”的意思,笫一句詩中“僵”和“孤”寫出了詩人年老體衰,閒居鄉下的生活狀況,但詩人還想著去戍守邊疆,表現 出詩人強烈的報國之情。
《潼關》譚嗣同
這首七絕從高城、秋風、黃河、群山四個方面展示了潼關獨特的景象。這首詩堪稱詩人的個性象徵,形象地再現了_位慷慨任俠、 不囿於世俗觀念的放達之士和一個決心與傳統勢力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
實戰演練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表達方式上看,這是一首 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
3.本詩以 字統領全篇,先寫 景,然後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楊花落儘子規啼,”除了暗示“王昌齡左遷”的時令,還有什麼表達效果?結合意象“楊花”、“子規”說說你的理解。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4.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龍標被貶之地的偏遠?
答:
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象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按要求填空
①《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頷聯是: , 。
②《次北固山下》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 , 。
。
④表現詩人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是: , 。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江北邊,三面臨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
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既順,風力又不猛。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洛陽。
3.找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首聯先寫“客路”,後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B、誦讀頷聯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體現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
C、頸聯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透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令之中,蘊含一種自然的理趣。
D、尾聯緊承頸聯,抒發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4.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遊覽的意思,表明詩人寫詩的地點。
B、首聯先寫“客路”後寫“行舟”,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於字裡行間。
C、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頷聯頸聯對仗工整,這是律詩的一個重要特徵。
D、尾聯的“鄉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思鄉愁緒。
5.“風正一帆懸”的“懸”字,用得極妙,請簡析。
6.“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為人稱道,請根據“法、理、情”三個方面做點評。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天淨沙 秋思》點明主旨的詩句是: 。
2.此曲以蕭索淒涼之境襯托遊子內心悲苦,其中最為典型的兩句是: 和
。予以形成對比構成一幅清新、恬靜景象的一句是: 。
3.寫景兼點時令並含有飄零之感的詩句是: 。
4.表明作者寫這首詩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時: 。
5.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6.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答:
7.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
8.“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答:
9.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與“夕陽”相呼應的是: ;與“天涯”相呼應的是: ;最能觸發旅人(遊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 。體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