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作文評分最基本的要求都是"中心突出,主題明確。"
有了中心,寫文章就有了主心骨;沒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確,文章就會像一盤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一篇文章要想"中心突出,主題明確",需要選擇合適的素材,還要安排好內容的主次和詳略,掌握一些具體的寫法、技巧,開頭最好能點明主旨,結尾要能點題,卒章顯志。
可是考試時間有限,怎樣才能兼顧這些內容,寫得又快又好?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列提綱。
列提綱就像在給文章搭骨架,這一步做好了,寫作中遇到的"跑題、無內容可寫、抓不住重點、素材詳略安排不當、不會剪裁加工素材"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寫作效率。
具體該怎麼做呢?
作為一個有近二十年教齡的語文老師,我給你三個秘訣:
1 立意從小入手立意是一篇文章的靈魂,也是寫作前要最先確定的內容。
清代著名文學家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如果忽視了主題立意,看到作文題目就開始寫,就可能出現立意不高,寫到最後才發現跑題的現象,時間浪費了不說,因為試卷所限明知有錯卻無法更改,怎能不讓人捶胸頓足?
特別是寫作有多個事實和道理論據的議論文,或是記敘文寫作中有多個事例時,先確定主題、立意就顯得尤為重要。
確定主題立意的關鍵在於縮小切入點。
要能選取細微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事物,透過具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突出地揭示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質,給人以認識、啟迪或趣味。
如2019河南中考試題" 讓我更出彩",我們可以寫"唐詩宋韻讓我更出彩",敘述小時候喜愛讀誦古詩詞,遇到困難在古詩詞中汲取力量,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再上升到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文化自信。
意高文自勝,好的立意能令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實現分數的突破。
2 素材確定2注意主題立意是主幹,素材則如枝葉,主幹蒼勁有力,枝葉也要熠熠生輝,生機勃勃。
要做到這些,在素材選擇和寫作時需注意兩點:
首先,精準表達。
同一個素材可以切出好幾個立意,我們要做的是從自己的主題出發,確保自己切出來的這個素材立意是有能力來精準服務於文章主題的。
例如要用陶淵明的事例來表達"堅守自我"這個主題,我們在利用素材時就要側重從他面對汙濁的官場卻能堅守人格操守這一方面來敘述。
其次,圍繞關鍵詞。
為了避免跑題,確定了主題之後,一定要提煉出主題中的關鍵詞來尋找素材,寫作更要讓素材圍繞這幾個關鍵詞來寫。
例如錢學森,從他的事例中可以提煉出淡泊名利,熱愛祖國,樂於奉獻等關鍵詞,但如果為了表現"堅守自我"這個主題,我們可以這樣寫:
錢學森在國外早已有了很高的聲譽,生活條件也非常優越,但他內心不變的是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所以即使隔著遙遠的太平洋,也要歷經艱難險則,投返祖國的懷抱,一心一意投身於祖國的科技事業,最終成就了"兩彈一星"。
用"內心不變""一心一意"這些詞來展現"堅守自我"這個主題。
3 結構設定巧組合列提綱還要注意的是素材的排列和組合,詳略的安排以及文章的結構安排。
簡單來說,新鮮、與中心關係密切的事例寫得具體些,那些司空見慣、與中心關係不大的事例,經常被使用的名言金句等可略寫或不寫。
可設定小標題,新穎別緻地展現巧妙的構思;
可調整事件敘述的順序,如把矛盾衝突提前,為作文巧設懸念;
還可為主人公設定障礙,讓整個故事高潮迭起。
胸中有竹千萬根,下筆才能如流水。
列提綱提前謀劃,對要寫的內容心中有數,寫作時才能一氣呵成,妙筆生花。
寫作之前,花費幾分鐘的時間構思提綱,也避免了想想寫寫,寫寫想想,寫到哪兒算哪兒,作文艱難完成出現各類問題的弊端,行文更流暢,中心更突出,主題更完善。
熟能生巧,剛開始列提綱可能花費時間較多,但只要多多練習,速度自然能夠逐步提高。
更何況"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前準備,才能寫得又快又好。
《小說的八百種寫法》一書裡說:"就像畫家的素描草稿一樣,提綱是工具。"
最後,希望孩子們能夠掌握列提綱這個寫作工具,多寫作文,寫好作文,提高寫作水平,成為語文尖子生。
後記:講了這麼多學霸學習故事,我們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套學習方法,正是他們超過其他同學、遙遙領先的關鍵所在。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這套學習方法是否可以讓孩子擁有等同於學霸的學習效率?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影片,免費幫孩子瞭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學習方法,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覆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