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兩天,閨蜜群裡有人分享如下這則招聘家教的資訊
對於還沒有正式升級為家長的小編來說,類似的資訊不絕於耳。周遭家裡有孩子的親友,或多或少會在不經意間“販賣”著教育焦慮。常年不發朋友圈的朋友,時不時迫於需要po上某某英語口語班打卡記錄,或是某思維訓練班學費限時活動分享類的資訊。家長們不計成本地為子女報名參加培訓班,小孩子“全天候”學習“十八般武藝”。想遮蔽這些資訊幾乎不可能,而同為家長的人在看到這些資訊後,又如何能做到“雲淡風輕”?
如同《聖經·啟示錄》中代表毀滅的四騎士一直在我們身後不遠處追趕,當代家長們似乎也在被某種恐懼鞭打著。若問這恐懼是什麼?多半是對社會激烈競爭的擔憂,對別人家“全能”孩子的羨慕,以及“我的孩子不夠優秀,是我的錯;我的孩子很平庸,是我沒培養好”的心理。
但是,是不是因為周圍很多人都在“販賣”教育焦慮,家長們就應該不假思索地把社會盛行的感受當作自我發乎真性情的行為準繩——一起幹了這杯“焦慮的酒”,開始制定“抓起娃娃”的計劃。
說到這裡,教育焦慮,更像是家長自身的焦慮在孩子教育、成長上的對映。如若普遍的教育焦慮情緒一層層的傳遞,必將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到幼小的孩子身上,小小年紀便要承受連大人都覺得抗不住的壓力。
暴露在這樣的“空氣”下,要如何克服種種焦慮和沮喪呢?
不妨試試換個角度,先從社會環境中獨立出來,不一味向外對社會賦予的賞罰孜孜以求,而是向內尋求答案。
真正能帶來滿足感的不是苗條、財富,更不是培養出了高大上的“天才”子女,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如果家長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家長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目標不假外求,成長自成目標。請跟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的教育其實拼的是家長的“內功”——父母對人生的態度、對價值的態度、對學習的態度。教育孩子的王道,應該是家長執著地栽培自己。最後,把《小王子》裡的這句話送給被焦慮困擾的家長們:“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