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課改和教師專業發展,它的題目是《基於教學行為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事理圖譜研究——以2017-2019年中小學展示與培訓活動優質課為例》,作者是唐燁偉 、趙一婷、 陸淑婉、 鍾紹春、周東岱。讀該文對教師培訓、教師管理和教師自我成長都有益。

文章說:教學行為是教師素質、教學理念、教學能力的外在表現,是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和教學經驗的具體應用。教師的知識素養、教學能力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反思意識等,直接影響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對教學行為進行有效分析,不僅能直接體現出教師對於課程內容的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同時,也能從具體的行為中,分析出教師的技術素養及學習與發展情況。

這段話,概括說明了記錄、觀察、分析、反饋教師教學行為的意義所在。

該研究團隊從“資訊科技與教學深度融合”“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雙重視角出發,聚焦2017-2019年“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創新展示與培訓活動”中的1225節模擬展示優質課,從中選取27節特等獎做為優秀典型代表,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程式設計等學科,對教師行為展開深入分析。

研究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記錄、觀察、分析、反饋教師教學行為的工具,讓我們豁然開朗,見下圖:

小云老師認為,表格中語言行為、活動行為適用於各學科,技術應用行為,對於破解“在常規課中,教師為什麼穿新鞋走老路”的難題很有用。這表格值得教師管理者、培訓者、網際網路+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學習和運用。

小云老師有個建議: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分管資訊科技、分管教師培訓和分管教學的領導,無論是教委、教育局,還是學校,都互該合一。

15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AI加速 寶德一站式服務賦能高等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