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你們被哪裡錄取了

SAT考了多少分

GPA提到了幾點幾

???

真的不用告訴我!

我真的一點都不care”

這是我在ED尾聲,接連被大藤拒絕被某文理學院defer後,發自內心的一句怒吼。

我為什麼會這麼激動?因為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疫情期間還拼了命的去刷SAT/AP最後拿到高分。可是為什麼學校連看都不願意看一下呢?

我做了那麼多年其他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到最後,我會讓我父母感覺到慚愧呢?

好吧,我承認,我偽造了活動列表。

我沒有任何活動的經歷,我每天花時間打遊戲,也不願意花時間出門做志願者。

可是,活動到底應該怎麼做呢?要是能重來就好了···

VH本科導師說

每年都能看到放榜的那幾個月裡,有的孩子拿著1400的標化上了Top 10,但是另一個有著同樣硬體的孩子,手裡積攢著Top 30的wait-list,最後差點沒有學校可以去。

每次說到這類的“事故”時,很多自認在留學圈和教育圈積累豐富經驗的家長們都認為是這位同學申請的文書沒寫好,卻全都忽略了課外活動這個關鍵點,它才是比文書更重要的決定孩子能否上名校的關鍵原因

這類學生就是在活動上吃了虧,讓硬體條件和軟實力之間難以平衡,不符合美國名校“全面綜合性”人才要求,從而遺憾被拒。

️:有的學生會說,我可能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活動,做過的可能都是大家做過的,比如說做義工,或者是在學校裡面參加社團。這是不是意味著:“我的活動是不是沒有任何含金量?這些活動一點都不“高大上”,是不是對我的文書內容沒有幫助?”

️:老師想要告訴大家,答案是否定的。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社團、慈善、志願者這類活動本身就是不斷迴圈的內容,尤其是在學校裡,一個活動可能有幾屆的學生都做過,難道這些活動讓他們沒辦法申請到名校嗎?

並不是這樣,我們應該明白每一個活動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如何把同一個活動的價值進行昇華。

如何挖掘活動意義

我們需要深挖的就是在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做。要回顧這項活動後,是否有所反思和總結,這個活動對自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等等。

舉個我帶過的學員案例,同一所學校裡有A和B兩個孩子。他們都加入了學校的拍照社團,都非常喜歡攝影,研究各種技巧。兩個活動和愛好選擇都相同的孩子,卻在同一個活動裡,延伸出了不同的專業方向和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

A喜歡拍攝街上的人,漸漸她發現人們對自己的服裝搭配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是由外界的“時尚風格”來定義的...她在找個愛好中,找到了自己想要去研究的方向和將來的專業方向:社會心理學。B的興趣則是拍風景,春天的第一抹綠意到冬天的第一場雪,他將四季和他生活的小城連結了起來,做了一本古城的旅行手冊,同時還開發了電子版。在攝影中,他發現自己對商科非常有興趣,最後也成功進入了心儀已久商學院。

所以透過這兩個同學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同樣的一個愛好和活動,對於這兩個人的意義都不一樣,對於促使他們所學的專業的過程的啟發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展現的是我們做了什麼,同時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收穫了什麼,因此有了什麼樣的變化,而不是僅僅闡述我們做了什麼。

一個課外活動的含金量的高與低,是可以透過你在做這項活動的時候,它對於你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影響來評估。

就像志願者活動,其實給你身邊的人帶來很多正面影響。這類活動怎麼可以說它的含金量較低呢?

之所以大家說這種活動含金量低,其實就是因為很少有人關注到課外活動在進行的時候,更重要其實是自我思考的過程。

與其去比“名氣”和“大小”,倒不如腳踏實地,從身邊的小事著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點滴小事去創造價值來得更真實。

所以,在寒假即將來臨之前同學們千萬不要想打疫情留學的擦邊球,認為假期=放鬆。

實際上,假期才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更是進行背景提升、提升競爭力的黃金階段。

背景提升從不是一個速成過程

背景提升指的是學生透過參加實習、學術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等提升自己在標化考試成績外的一系列“軟實力”能力,從而可以增加自己留學名校申請的競爭力。

它需要學生不斷投入,發自內心的去尋找與探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去進行知識與實踐的積累。這是一個耗時的過程,所以需要學生進行早規劃,早準備!

這樣才可以向招生官展示一個有目標,獨特的人物形象,給招生官無法拒絕你的理由!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VH留學|為了搶人,這些保研院校已經下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