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將要走向考場。在這關鍵的時刻,卻有很多人陷入了焦慮當中,我中心經常接到這樣的熱線:“老師,我真的很擔心我考不過,這一門我已經考了三次了 ,現在臨近考試,卻怎麼也看不進書”“我盯著書本,心卻一陣陣地慌亂,我該怎麼辦”……問題雖然各有不同,但其表現通常為儘管感覺複習的任務十分繁重,生內心也感到時間的緊迫,但在行動上卻怎麼也緊張不起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地複習。因此他們內心十分煩燥不安,對時間的白白流失非常懊悔,並對自己的這種狀況百思不得其解。這實際上是考前的一種焦慮反應。
克服考前焦慮症,應注意以下幾點:
運用自我開放來宣洩緊張不安。當自己感到焦慮時,首先要查明自己擔憂的具體問題,可找自己的親朋好友傾訴一番或藉助其它可行的方式來加以宣洩。事實證明,把自己的擔憂與不安講訴出來可以降低自我的焦慮感,並容易對問題進行客觀冷靜的分析,還可求得傾訴物件的一些幫助。
把自己的注意焦點放在如何獲取成功上。有考前焦慮的考生,總愛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自己會不會失敗、失敗後又如何如何的想象裡,這樣越想越擔心,越想越無法安心學習。因此,筆者勸考生們不妨這樣多想想:獲取考試的成功需要什麼條件?自己怎樣才能創造這樣的條件?我的優勢是什麼?怎樣才能發揮出來?這樣一想,就會越想越有信心,有利於把自身的各種因素調整到最佳狀態。
講究生活的規律性和豐富性。不能因為將要有重大考試的來臨,就打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安排,生活仍要有條有理,有張有弛。讓生活的豐富多彩來消除由於學習的緊張而產生的厭煩情緒,克服煩、亂、急的焦慮心理。
考生不怕失敗反而容易成功
要想有一個平穩的心態來迎接考試,考生就應擁有一個正確合理的應試動機。一般對考試感到過分緊張焦慮的人,往往是這麼兩類人:一類是明明自己有一定實力,卻總是杞人憂天地擔心著自己會考砸,對自己沒有自信;另一類是平時的成績表現平平或不太好,卻希望在考試時來一個突飛猛進,創造一個“奇蹟”。這兩類人,由於心理負荷太重,結果反而連自己的正常水平都發揮不出來。
許多考生對考試感到過分緊張焦慮,但實際上有時連他們自己也沒能弄明白自己真正擔憂的是什麼。因此考生應弄明白自己的所憂所慮:是擔心前途?還是覺得有負於多年來父母的一片苦心?然後對此加以“批駁”,或找出能讓自己寬心的說法。到了這個時候,你對失敗能有一個自我寬容的態度了,你的緊張也往往溜之大吉了。越不怕失敗,就反而越容易成功。
建立良好的應試狀態
“我期望著與麥肯羅比賽”“我期望著與麥肯羅比賽”……,這是網壇明星伊萬。倫德爾在與約翰。麥肯羅交鋒之前,每天都要在本子上寫下的一句話。原來,倫德爾與麥肯羅比賽了多次,倫德爾是勝少負多。久而久之,他對與麥肯羅的比賽有了一種恐懼心理。為了培養其必勝的信心和勇氣,倫德爾的心理醫生建議倫德爾每天都要在筆記本上寫下本文開頭的那句富有挑戰性的話。
倫德爾的心理醫生所運用的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自我暗示技術。所謂自我暗示,是人們透過諸如自我內部對話等等手段,對自我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自我暗示的結果,往往使自己的觀念、心境、情緒、意志等發生轉變。因此它有著很強的實用意義。臨近考試,不少考生會產生頭暈、心慌、胸悶、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影響了他們考前的複習和考試水平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有意識地運用一下積極的自我暗示,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我暗示的方法從實質上來說,是透過運用一些自我激勵式的語言,使其積極的精神能夠漸漸地、悄悄地潛入到自我意識之中,直接對自我的思想、情緒和意志發生作用。產生這種效果的語言有很多,比如“我正在達到我的目標”“複習是我非常喜歡進行的事”“我這次一定能考好”“我對自己充滿信心”等等。考前反覆運用這些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就容易鼓舞自己的鬥志,穩定自己的情緒。自我暗示應選用那些簡短、具體、直接、肯定的語言,同時最好伴之往日獲得好成績的情景,或者想象即將取勝的成功場面,用鮮明的圖象化方式來加強自我暗示的效果。
“我期望著考試的檢驗,我相信我能獲取成功”,這應成為每位考生應考前的“格言”。
減輕考試壓力的妙法
面對臨考的壓力,考生可以採取如下策略為自己減壓:
幽默化:有一位奧運會游泳冠軍在一次比賽中失利了,對此他說了一句話:“決賽前有人在看臺上衝我大喊大叫,稱我為‘飛機’先生。然而很不幸,今晚飛機失事啦。”透過幽默化,你可以談化考試失利的後果的嚴重性,從而減輕自己的壓力。
傾訴:壓力大時,不要悶在心裡,找你信任的人,向他們盡情吐露,這樣可以松馳緊張情緒。有位考生曾介紹說:“入考場前,我有意找別人訴說自己的緊張心理。過度緊張也是一種病態心理,有病裝在肚子裡不說是不利的。說出來可以部分排遣這種緊張。而且我說緊張,別人必然也有同感,從這種交流活動中可以得到一些輕鬆感。”
應考緊張心理的解除
分散法。又叫發散法。注意的指向性表現在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從所有刺激物中有選擇地選出那種有現實意義的事物作為自己認識過程指向的物件。注意的集中性則顯示出人們的認識過程不僅有選擇地指向一定的物件,而且相當長久地堅持指向這個物件。臨考前,考生們的頭腦中塞滿了“考試”、“考不好了不得了”,心理高度緊張。這時的正確做法是理智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把過分地指向和集中到“考試上的注意分散開去一些,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比如說,堅持有意識地、適當地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打打籃球、踢踢足球、跳跳舞、遊游泳、唱唱卡拉OK,或利用週日到野外郊區做一次有意義的”半日遊“,或幫助周圍遇到困難的人做一件好事,或到工廠、農村做一次簡短的社會調查,或拍幾幅影、畫數筆畫,搞一次小小的集郵展覽,或幫父母做一件自己所能及的家務活。透過這些活動,過分地指向和集中到”考試“上的注意便會被分散開一些,考生的心理緊張也會有效地得到緩解。
幽默法。在應考前,考生能經常保持幽默,對消除緊張的心理大有幫助。簡單易行的做法是記幾個高品位的幽默小品的情節,臨考前每天默誦數遍,從內心深處對這些足以引人發笑的內容進行細細地品味。同時,儘可能找機會約幾位好友在一起搞一搞 幽默交流,或模仿幽默故事中的情書,摻入自己身邊真人真事的內容,或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進行一些即興的短暫表演。能做到這些應考產生的緊張情緒也會相應減少。
自信法。應考前的緊張心理還來源於“怕考不好”的思想顧慮,這實際也是考生對自己的學業實力沒有信心的一種反映。應考前,考生可對自己幾年來踏實認真的學習進行肯定與估價,充分地發現自己學習上的優勢,對應考產生必要的自信。考試中,失分的情況不可避免,但考生應理智地提醒自己:考滿分可能嗎?考出自己的水平也是很不錯的!在應考前與考試中能堅持做到有自信心,緊張自然就退避三舍了。
無為法。應考前的緊張從某種意義上還可理解為個人自定的目標過高,“只能考好不能考壞”,“只能考名牌不能考普通”,這些自定的目標給自己產生了無形的壓力。正確體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 狀元”的意蘊,真正認識即使“榜上無名”,也一定“腳下有路”的道理,像鄧亞萍打球一樣,抱一顆平常心,一分一分地摳,一場一場地考。到最後,無為即有為,考試的結果一定是超水平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