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馬上要期末考試了,不少家長比孩子還緊張。擔心孩子學業成績不佳,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擔心孩子的未來發展……如果處於關鍵的升學階段,這種焦慮就更加嚴重。可是,您是否思考過,孩子的種種“不理想”的表現,多大程度上與您有關?復旦附中特級教師黃榮華認為,只有當父母的心態真正平和下來,孩子的狀態才能迴歸“理想”。您怎麼看呢?

好多年了,中國人普遍處在焦慮中。今年春天因“新冠”疫情的控制,焦慮就更加厲害了。

除特殊情況的家庭,普遍情況下,高三的家長是最為焦慮的,不僅時時牽掛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一直憂心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加上人到中年,社會反饋的多種壓力又轉變成對孩子未來前途的憂慮。而今春的“宅家”抗疫教學模式,又極度強化了焦慮,使得一些家長如坐針氈,食不甘,寢不安。

我想,您焦慮的,可能在下面的某一點或某幾點上:

孩子成績不理想;

孩子學習不夠努力;

孩子不與您交流;

孩子害怕見到您;

孩子在戀愛中;

孩子不願意學習;

孩子整天胡思亂想;

孩子與同學相處困難;

孩子與老師相處困難;

孩子對未來沒有信心;

孩子在恐懼中;

……

是的,這些都是值得焦慮的。這些都是應當焦慮的。

但我想,焦慮本身是沒有積極意義的。可能您也知道,焦慮本身只會加劇焦慮,不能緩解焦慮。那該怎麼辦呢?

我的回答是四個字:積極面對!

您在問:怎樣是積極面對?下面是我的想法。

01

承認事實的存在,並盡最大努力,接受事實的存在

但承認是不容易的,因為這與您的期待相距很遠,您的意識一直在抗拒它。接受更不容易,因為您的心裡還沒有預訂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來存放這種存在。

怎樣才能承認這個事實?

要承認它的存在,我們先要弄清楚自己下意識裡抗拒它存在的原因是什麼。比如孩子不理想的成績,是您的一種什麼意識在抗拒它的存在?您會覺得我這是廢話。這個還不明白嗎?當然是理想的成績。

那我就進一步問您:什麼樣的成績是理想的成績?

我知道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我做了幾十年老師,當面問過無數的家長,很少有家長能直接、簡潔、真實地給出答案。因為“理想的成績”這幾個字裡面有許多陷阱。無數的家長陷進去後再也出不來,或者雙眼被遮住後再也看不清實際情況。

我們知道,“理想的成績”由“理想的學習基礎”“理想的學習習慣”“理想的學習智慧”“理想的學習引導(誘導)”“理想的身體條件”“理想的學習意志”“理想的學習信念”“理想的學習時間”等多種條件綜合構成,缺一不可。並且,這些條件,沒有輕重之分,任何一個條件不充分而成為“短板”,就可能沒有“理想的成績”。那麼,就要細細想一想,您心中的“理想的成績”是什麼?

我以為,它不應當只是看得見的考試結果——分數,而更是看不太見的、難以量化的前述各項“理想的”條件。

這樣想來,就可能慢慢明白了,您抗拒孩子不理想的成績,其實是在抗拒造成孩子不理想成績的某種或某幾種生成條件。那麼,具體到您的孩子身上,是哪種條件不理想?還是有幾種條件不理想?是學習習慣不理想,還是學習智慧不理想,還是學習時間不理想?

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任何一種不理想都不是一日之間形成的,都可能是自孩子出生起就在形成程序中的。它們都有一個漫長的“進行時態”,至今依然在這個“進行時態”中。並且,這都與您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智慧、學習時間……緊緊相連!

如果您不否認這些,那麼就可以說,您抗拒孩子的“不理想”,從很大程度上說,其實就是在抗拒自己的“不理想”。

至此,就可以說,承認事實的存在,接受它的存在,之所以不容易,甚至極艱難,是因為它本質上是對您自己的否定。而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對自我的否定!

但為了緩解焦慮,甚至不焦慮,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承認這個“不理想”的事實,並接受這個事實。

我以為,這是緩解焦慮的極重要的第一步。因為人的焦慮主因之一就是“心空”。而這種承認,這種確認,可以讓您的心放在實處了,也就是說,這可使您心裡“踏實”。

02

用不帶私心的愛,也就是用真正的父愛、母愛,去愛自己的孩子

承認孩子的某種不理想,並接受孩子的某種不理想,或者某幾種不理想,這其實也是您真愛孩子的又一次開始。

由此,您可以向前邁出更堅實的愛的步伐。

首先是反思。孩子學習一直不專注,總是走神,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孩子一直不笑,從不開懷大笑,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孩子一直冷漠,一直不與您交流,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孩子害怕見到您,甚至不願回到家裡,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孩子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宅家”,但一句話不想與您說,這又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

仔細想一想,您認為的孩子所有的“不理想”,與您自己有多少關係?

我想說,您先不要推脫,不要說沒有多大關係。比如,您就是一個很有學習智慧的人,就是一個有很好學習習慣的人,就是一個有很崇高學習信仰的人,您就是一個“學霸”,孩子卻一點也沒有學到您。那孩子為什麼沒有學到呢?當您這樣追問下去後,您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某種缺席,甚至許多缺席。

這裡我談一種普遍存在的缺席。

進入復旦附中後,我都是“三年一屆”地帶學生。正是這個“三年一屆”,讓我非常清楚地看到,“三年”時間所帶來的每屆學生之間的差異,真的是越來越大。同樣一篇課文,同一個學習時段(如高一第一學期第一週),我三年前的所思所想,與三年後學生的適切度在不斷“縮水”,所以我必須針對當下學生的實際,更深更細地備課,才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正是這樣,我設計作文題時,也要去細細琢麿,如何儘可能緊貼他們當下思慮困惑的實際,與他們所思所想有深度的契合。就是這樣,我也越來越感覺到,學生離我的(語文)教育越來越遠。

但是,我們的家長們,最普遍的情況是:一直在用自己當年的學習模式指導孩子的學習。在與家長交流時,不少家長都與我說起過,他們的老師當年是怎麼教的,他們當年是怎樣喜歡語文的。還有家長向我求證,對孩子所寫作文的理解,是孩子的對,還是她自己的對。

應當說,教育確實有不變的規律,有代代相承不迭的教育大法,但在具體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上,針對不同的、活生生的個體,也確實是千差萬別的,尤其是當下所處的“風起雲湧”“雲譎波詭”的“全球化”時代,“時代風雲”早已不是家長們當年學習的那個模樣了!如果您細看一眼,您一定會發現它甚至全變樣了!

但我們多數家長,竟然一直在用自己心中早已“定型”(有的在孩子出生前就已制定)的方案(包括實現目標與達成方法),指導並要求孩子的學習,而全然不顧已然全變的時代。前面我以“三年一屆”為例說變化,其實,現在一年之間都有極大的變化。真的是風雲開闔,變幻倏忽。而我們確實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變化與孩子成長的緊密關聯。

這就有了一種極大的缺失:對孩子成長個性特徵的研究與滿足這些個性特徵條件的準備。而我認為,這種缺失是導致孩子現狀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是以最平靜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找到自己的缺席後,您的內心可能更多的是充滿內疚,之前的責怪、抱怨、無休止的嘮叨、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進行的說教,可能就慢慢被您的內疚消解了,就慢慢被您從心底走出的另一個自己控制了,就慢慢被您的平靜替代了。

於是,您說話的語氣就變得真的有了父愛的寬厚與容納,有了母愛的哺育與融化。

再次是要放下自己,或者說要“無我”。您的“強勢”,您的“強大存在感”,包括您的事業、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為父為母的“尊嚴感”等,在孩子那裡,都要放下。特別那種非父親、非母親的種種角色意識,那種以同社會競爭的角色來同孩子競高下的潛意識,是尤其要放下的。

我們老家有一句罵人的話:“您痴長啦!”放在這裡,不是罵您,而是提醒您。身為父母,如果您在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擺架子”“耍威風”,是沒有意思的,是極有害的。

03

對孩子不計較,不爭執,不生氣,也不急著化解

如果您覺得您的孩子特別不懂事,特別自私,特別“小皇帝”,尤其不懂您對他的愛,您千萬不要與孩子計較。不僅不計較,而且要把自己當作各種“開關”,最好是聲控開關,隨孩子聲音起落亮燈、關燈,隨孩子需要打掃衛生,隨孩子意願製作可口美味的餐食……

這一點,我覺得對同孩子關係特緊張的家長尤其重要。

孩子“已然”如此,您一下子也改變不了什麼,何必一定要在馬上就要高考的這個關鍵時期同孩子計較呢?

您想一想,您比孩子大幾十歲,您做父母都已18年了,也許您可以同任何人去計較,就是沒有必要同一個還未成年(儘管孩子馬上18歲,其實他們真正成人還早呢)的孩子去計較,對吧?

何況孩子的“已然”,真的基本上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我們教育的整體問題,是我們整個教化體系的問題,是我們成人們“合作”構建成的這樣的社會“化育”出來的問題,您當然也參與其中了。

不計較,不爭執,不生氣,也不急著化解。

04

守望與靜待

這裡要談的是,也許作為家長,從今以後,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守望與靜待。我們不知道孩子何時能成為您“理想”中的樣子,也許很快,也許很慢,也許根本不可能。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相信:未來是孩子的!未來的天下是孩子的天下!

我們看,在這次抗疫中,“80後”“90後”是英雄的主力軍!無論他們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由仁義行”與“行仁義”確實是有差別的,但能“行仁義”就很了不起!

您的孩子,也許高考不理想,但這百分百不等於他未來的不理想。

幾年後,他們將成為父母,將是比您更出色的父母;二三十年後,他們陪伴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您的孫輩高考,他們將是比您優秀得多的父母。

10年後,20年後,30年後,您看到他們意氣風發的身影,回想起自己今天的焦慮甚至沮喪,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百感交集”呢?

守望扶持立,世事正宜靜待。古往今來暫時間,世事長將靜好!

希望以上的雜談能夠解您的憂。

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一半孩子在“假努力”,一半家長在“假關心”!這篇文章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