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回答這問題的內容在這再與大家分享一下
這個問題,我這樣理解:
一、是中國現有教學體制的問題,是這體制下的特有產物,也叫中國式的遺傳產物。
中國的教育,普遍都是以應試式的教育為主,為了標準答案的考試,只要死記硬背一些知識就行了,就算是一些什麼解釋、應用題,都是以硬記的知識為中心,展開一些標準答案式的說明,叫做八九不離十。
其實大家所死記的知識都是很好的基礎知識,問題就是教育體制中,沒有要求教導學生去應用這些東西,有也是很少,大家都比標準考試中拿高分,也懶得去打破這常規做一些與之相違背的事,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就固死在這些方式上面,沒機會實踐,只會死記,不懂如何開動腦子去想問題。
1、問題所說在社會上表現平平的尖子生,就是這類典型的人之一,是老一輩說的一塊四方木,推一下只會動一下的那種。原因是這些考試都高分的尖子生,在工作中,沒有這方面的思考與訓練能力,不會也不懂把知識放到社會工作很好的應用。還有一部分自大,我是考試的尖子,我比誰都利害,不肯低頭去改進,結果與社會需求脫節,換來的就是表現非常平平了。
2、而我們的中等生,是大部分人,他也記了這些好知識,不甘於這種應試式考試答題模式,試卷上寫一些老師認為“異想天開的答案”,不被老師或大家認同,評個中間分數,考試成績普普通通了,正是由於他們這種不甘於寂寞,動腦異想天開,在社會工作就非常實用,整體表現最出色,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3、還有一種是差等生,什麼東西都不想記,不好學,基礎知識真的很差,到了社會上,不是他不去動腦去想,而是什麼都不會,想不了,知道後又不肯去重新學習,就表現得平平庸庸,數量不少。
二、資金與資源的問題,中國人口眾多,各種裝置、技術大幅滯後,國家無法提供更多資金、資源共享,給這些學子們去摸索去實踐。
1、有少數一種尖子生,按大家的說法是命好,得到導師、學校、國家的重點培養,有課題讓他們去想去做,有資源讓他們去實驗,最後就真正成了實用型的尖子,國家的人才,數量很少很少。
2、國內沒條件,部分人就選擇出國深造,去那些資源充足的西方國家裡學習實踐,他們的教育方式開放實用性強、技術裝置先進,許多高校、大公司都擁有眾多各式各樣的實驗室,各種尖端的儀器、機器、資料等,讓這些尖子們的知識能到真正的發揮,想不成功都難。現知道海歸為什麼那麼搶手嗎,別人真正的鍍金了,在那邊怎差,都比沒有實踐的人強多了。
我們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