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兩極分化。”
我們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都非常自信,經常拿著雙百的成績單,高高興興的放學回家炫耀,並且家長也認為自己的還真是“學霸”一枚了,可是好景不長,一升入三年級成績下滑,並且是語文數學一起下滑。
這讓家長慌了神,很多孩子成績下滑後便一蹶不振,好像已經沒有趕上來的希望了。
從三年級開始孩子的成績開始向兩個極端發展,兩極分化十分明顯。
三年級語文成績滑坡的原因1.課程難度加大
很多家長忽略了一點,一二年級孩子的語文考試題目是圍繞課本的,背詩,寫生字,包括閱讀理解都是課本原文,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考的是課本知識水平,記憶力好點的孩子,上課聽了基本都沒問題。
但是三年級開始,考試題脫離原課文,並且要求寫作文,寫作文可以說是丟分大項,作文可以直接拉開學生成績檔次。閱讀理解部分也脫離了課文原文,對於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分析能力都是新的挑戰。
2.科目增多
三年級以後英語科學等科目加入,孩子要分散的精力多了,需要顧全的學科也多了,所以孩子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並且需要適應。
3.超前教育
很多幼兒園已經開始教小學課程,包括簡單的計算,拼音,漢字,背古詩等等,孩子上學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上課不再虛心聽講,而一二年級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就這樣錯過了。
如何預防語文成績假象,讓孩子成績更穩定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管孩子是不是接受過超前教育,都應該虛心聽講,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回家認真完成作業,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自控力,讓孩子可以主動學習。
2.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中提到:“不會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尹建莉:“如果沒有閱讀墊底,低年級可以憑藉聰明考個好成績,但是年級越高越力不從心。”
現在進入“大語文”時代,不再是奧數當道的天下,幼升小的時候增加的背古詩,看圖說話等小測驗,並且小學入學後,老師會要求加大閱讀量,每天“閱讀打卡”。可見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量大,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會更強,所以對三年級後,應用題的出現有很大的幫助。詞彙量豐富,語言句式等結構,表達方式等都會全面提升,刻在腦袋裡一樣,寫作文不再發愁。
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孩子越小培養閱讀習慣,孩子才不會有壓力,當孩子長大並且需要學的東西多了,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
現在市面有很多兒童繪本,從幾個月開始的就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各種遊戲,故事繪本。
讓孩子習慣生活有書,隨時讀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規律,三四歲培養閱讀興趣,幼兒園大班後可以選擇字數多點的讀物,7歲後可以獨立拼讀。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從小便豐富了孩子的大腦。
分享給大家一個我正在給孩子使用的書單《魔法拼音名家經典》是與小學語文課本同步的故事書,孩子閱讀無壓力,可以與課文無縫銜接。
選取的是沈石溪、湯素蘭、任溶溶、張秋生等8位兒童文學家的作品。全書彩圖增添文章趣味性,不會視覺疲勞,帶有拼音孩子可以獨立閱讀。可以從一年級使用到六年級。
如果你家孩子寫作文非常困難,總是無從下筆,詞窮,沒有章法條理,缺乏邏輯思維不妨試試這套《課文裡的寫作密碼》。
與小學1-6年級的教材同步,將孩子教材中學到的課文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梳理用一些小細節進行舉例,並鼓勵孩子舉一反三,非常省事。
根據課文進行素材拓展,每篇後面附有練筆功能,讓孩子可以隨看隨練。
學習語文最好的捷徑就是多讀,多收集,多寫。